要让文化有力量万荣县文化名县建

■韩维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向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永动机”,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柔顺剂”,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人民福祉。

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大县,万荣县有着多元而独特的文化体系。在这方水土中,一切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进步、经济的振兴和繁荣、精神的发扬和光大,都离不开万荣文化的滋养和支撑。万荣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在这块地域的一切事物之中。

文化是地域发展的“原动力”

万荣历史厚重、文化资源丰富。史书记载,自轩辕黄帝“扫地为坛祭后土”至宋真宗皇帝,先后有8位皇帝共24次在后土祠祭祀,汉武帝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秋风辞》。万荣全县目前已经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个、省级12个、市级13个。万荣县被称作“中国笑话之乡”,被中国楹联学会授予“中国楹联文化县”等称号。纵横家张仪、大孝子董永、外交使者薛道衡、文中子王通、初唐四杰之首王勃、宋体书法鼻祖薛稷、理学大师薛瑄等皆诞生于万荣这片土地。

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万荣县年把建设“文化名县”作为十三五期间一项重要战略目标,纳入全县发展规划,并重点开发了以后土文化、笑话文化、“李家大院”善文化、产业文化、特色旅游文化、名贤文化、非遗文化和群众文化为代表的八大特色文化,着力打造“中华笑城·欢乐万荣”“尊崇后土·感恩万荣”“善行天下·大爱万荣”“生态文化名城”“全域旅游文化示范县”“文化产业开发示范县”“群众文化活动示范县”七大文化品牌。

“文化是一个地域的灵魂,是地域发展的内在动力。我们要通过‘文化名县’建设,进一步让万荣的文化资源活起来,文化精神强起来,文化产业兴起来,文化品牌亮起来,激发起万荣人热爱万荣、共建万荣的强大正能量,让万荣这方神奇的土地焕发出更加动人的文化魅力。”县委书记杜中伟如是说。

文化是穿越历史的“活教材”

明代集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于一身的鸿哲巨儒薛瑄,世称“薛夫子”,是万荣县里望乡人。他一生居官24年,大多执掌监察法纪,历任监察御史、山东督学佥事、大理寺少卿、大理寺右丞、大理寺卿等职。其一生严于律己、勤廉从政、刚直不阿、执法如山,被后世誉为“光明俊伟”的清官,享有“铁汉公”之美誉。

年,为深挖活用薛瑄廉政文化资源,通过廉政文化,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预防腐败工作,万荣县在“文化名县”的大构架下,提出了廉政文化先行,着力打造廉政文化建设“五个一”系列工程,先后在薛瑄故里建立了廉政教育示范基地,拍摄了大型廉政电视纪录片《铁汉公薛瑄》,创新编排了大型廉政历史剧《铁汉公薛瑄》等。

随着一批批党员干部走进薛瑄故里,随着《铁汉公薛瑄》在山西卫视的热播,随着廉政蒲剧《铁汉公薛瑄》在万荣、运城和太原的演出,被“鲜活重现”的薛瑄,就像一位穿越了历史的“廉政干部”,用自己的真实事例,现身说法,所到之处风更清了,气更正了,党员干部勤政为民、干事创业的氛围更浓了。廉政通过文化的力量,实现了历史的穿越。

通过充分挖掘整理,万荣让沉睡的传统优秀文化,古为今用,以史育人、以文化人,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强化了廉政文化的时代担当,也增强了党员干部文化自信和廉政意识,让广大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以优良党风带动社风民风,净化了党心民心。

文化是产业融合的“催化剂”

万荣县不仅文化底蕴深厚,还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和久负盛名的“中华果都”。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整合统筹,从春节开始,该县相继举办了李家大院民俗文化节、南景桃花节、后土祠古庙会、孤峰山登山节等14个主题节庆活动,创出了一条以文聚客、以客兴旅、以旅促农的“文农旅”结合的新路子。

年4月3日,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的“桃花节”在该县汉薛镇南景村举行。“我们的日均客流量基本在8万人左右,一个临时搭建的拉面摊位,一天流水就接近万元,很多摊位的东西卖到脱销。此外,桃花节也成为我们传统手工艺的展示节,各式桃木手工艺品,老奶奶做的老虎鞋、朱砂荷包、手工鞋垫等当地特色文化品类,都能在我们这里找到。”南景村党支部书记王兵介绍说。

5月20日,在王勃故里通化镇,一场以“千古王勃·诗意通化”为主题的诗赋大会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逛田园、摘樱桃,赛诗赋、悟文化,看大戏、品小吃。在此期间,一公斤樱桃从之前的24元卖到了60元。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通化三村的樱桃采摘量突破两万多公斤,实现经济效益万元。

依托全县特色农产品和丰富的文化元素,农业向旅游业延伸,同时,旅游业反过来又进一步激活和带动了农业发展。文化如同催化剂一般,在农业和旅游业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在实现农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相互融合转化的同时,也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产业发展、农民增收。

文化是取之不竭的“富矿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一座城市的根脉,更是一座取之不竭的矿脉,深入挖掘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做好当前各项工作有着充分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为此,万荣县通过举办后土文化研讨会、王通思想学术文化交流会、万荣非遗座谈会、薛瑄文化研讨会等多个有分量、有深度的专题研讨会,对万荣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挖掘。

6月9日,农历五月十五,是著名教育家、思想家文中子王通逝世周年纪念日。年的这天上午,伴随着朗朗书声,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哲学史研究会、三晋文化研究会、山西省社科院等省内外国学、儒学、传统文化等方面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让历经千年的王通思想,再一次在万荣这块土地上碰撞发热,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文化是时代的标尺,王通的思想文化对当前的治国理政、公民道德养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对弘扬社会正能量都有着很高的社会意义。要研究王通思想文化在新时期如何进行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要深入挖掘王通思想文化中的优秀元素,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示范区提供力量。”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志峰在研讨会上表示。

文化是脱贫攻坚的“帮扶手”

“zeng气”是万荣的一种特殊地域文化,是从万荣人的骨子里迸发出来的一种精神气质,折射着“乐观自信、敢想敢干、永不服输、争创一流”的精神品质。年,随着脱贫攻坚战役的打响,万荣人再一次发扬了这种精神,让人们从中看到了万荣文化的力量。

汉薛镇的柳林岭村地处稷王山台地,平均海拔0米左右,地处偏远,自然条件差,一直沿续着靠天吃饭、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模式。年,随着扶贫工作的开展,万荣人民靠着不服输的精神,把从前的“望天田”变成了“水浇地”,涌现出了拄着双拐跟贫困作斗争、贫困户之间摽着干、通过电商改变生活等脱贫典型,在全县贫困群众中快速凝聚起了“我要脱贫”的共识,一大批贫困户当年就甩掉了“贫困的帽子”,有的还住进了县城的单元楼。

“贫困村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既要从经济上加以扶持,更需要精神层面的帮扶,从文化层面解决贫困地区民众思想观念的问题,以文化自信带动发展自信,用充满正能量的文化助力脱贫这场硬仗。”县委副书记、县长李永辉说。

文化,就像一位鞠躬尽瘁、坚守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帮扶队员,哪里需要在哪里,时刻为做好贫困户的思想工作奔走穿梭,用自己特有的方式,默默改变着每一个贫困户、每一个贫困家庭、每一个贫困村。

文化是春风化雨的“教育家”

年春节期间,在该县的贾村乡“文化大戏堂”五福村巡演活动现场,一场由当地农民剧社自编自导自演的戏剧,在零下8℃左右的寒夜中吸引了近千名观众前来观看。

原来,这些剧社演出的剧目,都是村民根据自己生活、劳作中的真实故事,用当地的蒲剧、眉户、笑话剧等形式呈现出来的“身边戏”。创作中,通过与“弘扬德孝文化传承优良家风”、感恩父母躬身实践、关爱老人公益践行等活动相融合,把孝亲敬老、尊师重教等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在为群众带去了新的文化体验的同时,也在悄然改变着村风人情。

杨郭村34岁的王翼勇从前是个爱打麻将爱喝酒、整天吊儿郎当的青年。正月里,他无意间看了由农民剧社自己排演的眉户《山村女儿》后,当场被感染得痛哭流涕,当晚回到家,就为父亲烧水洗脚。如今,他不仅成了村里的孝亲模范,还跟着朋友一起在西安跑外加剂生意,在去年全县开展的“凤还巢”计划的推动下,他正积极与朋友筹划,在家乡投资兴建一个外加剂厂。

在万荣,除了各式的农民剧社,还有各类文化协会、文艺团队等团体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常年不断。仅年一年中,全县文化类曲艺节目展演就达到了0余场。

文化是点石成金的“创意师”

年6月10日是我国第一个“文化与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更好地传承,如何在传承中创新,如何让其在生活中“活”起来,更好地惠及子孙后代等,一直是非遗保护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作为“非遗”大县,在实际工作中,万荣县把“活态传承”作为全县非遗传承和保护工作的突破口来抓,通过实际运用,让非遗“活”了起来。

该县高家庄软槌锣鼓是全国罕见的锣鼓艺术珍品,从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以来,非遗传承人也从当初的张世俊一人,发展到儿子、孙子和邻居,到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支拥有上百人的表演团队。

此外,该县还将非遗项目编制成册,分片划区请进校园,走进课堂,让孩子们从小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很好地解决了传承问题。

当地农民畅芬霞以当地面临失传危机的“虎”文化为切入口,把村里一些会绣能纳的“老手艺人”重新组织起来,专门制作“老虎”系列工艺品,在淘宝、京东、阿里等网站上销售,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目前已经带动全村50余名闲散劳动力实现就业,年产值近百万元。

万荣县以文化引领非遗产业,把丰富的非遗资源融入生活,融入电商市场,不仅使濒于传承危机、亟待保护的非遗项目重新焕发了生机,更让其产生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推动了“非遗”产业化进程。

文化是文明形象的“代言人”

走进万荣县的各个村落,不经意间你会发现,墙面上、黑板上,各式的文明标语、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画、反映优秀传统文化的诗文画作随处可见,走在街巷中,如坐春风,如临秋水。这些画作标语、这些黑板报,像一位位默默伫立的“文明形象代言人”,风雨无阻,霜雪不改,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改变着村民的生活和思想。

在里望乡平原村,党的十九大刚刚闭幕,作为该村重要“文化阵地”的黑板报就发挥出作用。一块块黑板上,关于十九大精神的诗句、关于十九大报告中农业发展方向的摘要、关于农村未来发展的金句等,便被早早地搬上黑板,走进群众。

年11月17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万荣地方税务局、国网万荣县供电公司分别荣获“国字号”文明创建殊荣。

文化,不仅让街道更宽敞了,巷道更美丽了,也让村民之间更和谐了,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也正是持之以恒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注重群众参与、注重知行合一、注重典型引领、注重实际效果,才激发了万荣全社会崇德向善的强大正能量,才有了全社会的和谐互惠,才有了今天“国字号”文明创建的殊荣。

文化是新时代的“硬实力”

从去年初开始,万荣县坚持每季一讲的万荣文化大讲堂、每月一论的第三空间文化沙龙已经开设了数十场,还先后联系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中国民俗协会等多个国家级文化协会走进万荣采风,邀请纪连海、梁衡、韩昇、史秉有、武俊英、王国柱等40余名专家学者,分别围绕“文化的内涵”“文化的力量”等主题,开展理论教育讲座余次。

为深入挖掘新乡贤在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好新乡贤引领社会文明风尚、兴办公益慈善事业参与、乡村社会治理、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万荣人不仅在县、乡、村成立了新乡贤理事会,还拍摄了10集新乡贤宣传短片,推选出了黄新立、孙克俭、陈水潮、李汉生等贡献突出、具有代表性的全县十大新乡贤。

与此同时,该县在各类报刊媒体上刊发了《愧对王通》《介子推隐地在万荣》《薛瑄:明代从祀孔庙第一人》《隋唐崛起与万荣》《万荣文化的气度和格局》等一大批关于万荣文化的重要推介文章,进一步丰富了万荣文化品质内涵,全面提升了万荣文化品牌的内化力和外延力。

“我们肩负着弘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中华文明复兴的时代使命,这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责任,也是万荣文化创新服务于新时代的重大契机。我们就是要通过文化名县建设这一载体,突显万荣文化‘软实力’在新时代中的‘硬力量’,进而彰显主流意识形态,弘扬社会正气、引领道德风尚,建立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鹏凯说。(来源于运城日报)

赞赏

长按







































哪家治疗白癜风专业
北京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ngshanzx.com/tsqys/3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