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亦或一个区域
都有他独特的风格、气度
谓之“气质”
如果你走进铜山区郑集镇
这个矗立在徐州西北广袤平原上的
“文教小镇”
书香氤氲,清新秀美
大气而不张扬,繁华而不嘈杂
浮躁的心一下沉静了
只愿停下脚步做一个住客
这应该就是郑集的气质吧
在小镇里,
看到的是街市上、村庄里流溢的幸福安康笑脸,
听到的是这座历史名镇新时代铿锵前行的足音。
现在的郑集镇颜值爆表,人文魅力彰显,老百姓过上了城里的生活,一座宜学、宜居、宜业、宜游的新郑集,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今天就跟随小编一起走进
这座“文教小镇”
感受她独特的气质
气质一:文韵悠然
郑集是徐州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四门八炮台”“九桥十八庙”见证着其往昔的辉煌。
往事如烟,如今人们提到郑集更多的则是因为一所学校——郑集中学。这所成立于年的历史名校,数十年间已为国家输送了两万多名毕业生,有南昌红都飞机制造公司飞机制造专家赵厚恩、中国科学院院士任露泉、浙江大学原副校长卜凡孝、江苏国画院原院长赵绪成等。
人才辈出,教育底蕴雄厚,这是郑集“文教小镇”的资本和底气。依托郑集中学,目前镇区已建起20多所各类学校,构建起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到技术学校、教育培训机构完整的教育链条。一流的师资、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吸引众多莘莘学子前来求学。目前,在校师生超两万人,陪读家长数千人,由此带动人气聚集、商业繁荣、人文提升。
在郑集,尊师重教成为政府和家庭的第一要著,镇里建立人才公寓,把最好的房子让给教师。去年开始,教师节镇里为每位教职员工赠送了礼物,还随礼物送上一张慰问卡。在郑集,大家羡慕的不是谁家有多少钱,而是孩子有多出息。镇区附近有个田庄村,人口不过千余,但恢复高考以来,村里已走出多名大学生,被乡亲们称为“状元村”。
为做大做强文教事业,郑集镇邀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制定《教育小镇规划与策划方案》,明确了主题内涵、发展方向、实施路径和保障机制。开展教育招商,吸引新鸥鹏教育集团等知名企业参与教育小镇建设。优化教育资源,投入巨资实施学校扩建和提档升级工程,聚力打响优质教育品牌。
镇区东部新建成第二中心幼儿园,该园投入万元,占地26.5亩,建筑面积平方米,目前是铜山区占地面积最大、设计标准最高的幼儿园,可满足名幼儿入园。教育从娃娃抓起,在这里得到鲜活印证。
良好的教育促进人文素质的提升,写诗作画唱歌跳舞,成为郑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追求。郑集是著名的书画之乡,走出了马奉信、马亚、周林平等一批书画名家,据初步统计,来自郑集的省级以上书协、美协会员达20余位。镇里将乡土书画家们组织起来,成立了留城书画研究会,大家一起切磋技艺,聘请名家授课指点。
今年春天,郑集的书画“大咖”们在徐州艺术馆举办了首届书画艺术节,既宣传了郑集,又培养了一批优秀艺术人才。成立新风剧社,老百姓用自编自演的节目歌颂新生活。投入余万元新建万册图书馆,投入余万元改造镇区六艺广场,“互联网+志远读书会”获评徐州市十佳阅读组织……
初冬的午后,阳光暖暖,石楼村文化礼堂里传来咿咿呀呀的戏腔,20多位老人正在排演节目,他们每周三周六都要集中一次,排演成熟的戏曲、相声、快板等“绝活”,除了为本村群众演出还被邀请到周边的马坡、沿湖、柳新等地交流演出,让他们体会到当“草根明星”的快乐。广泛开展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大大提升了百姓精气神和文教小镇的魅力指数。
气质二:美丽宜居
东接市区,西连丰沛,徐丰公路横穿镇区南部,疏港公路纵穿镇区东部,徐州绕城高速和徐济高速在此皆有出入口,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空间广阔,郑集可谓徐州西北“咽喉要地”。
镇区道路“5纵6横”,路路相通,开阔舒展。居民区、商贸区、文化教育区、休闲观光区,功能分明。文苑、阳光嘉园、一品茗郡等十多个居民小区,点线布局,科学合理。郑集又可谓“区域重镇”。
把城镇建设作为核心战略和关键举措,‘城镇兴则郑集兴’,已经成为广大干群的共识。目前镇区面积4.47平方公里,镇区人口5万人,是江苏省重点中心镇,同时也是国家级卫生镇、国家级生态镇和江苏省文明镇,以优美的环境和完善的功能配套成为集纳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区域现代化小城镇。
商业街、郑马路、文化路、环镇南路等道路建设进一步拉开了城镇框架,润杰学校、文化站、图书馆、六艺广场、医院升级改造等,文教卫生设施建设,星级公厕、八一中沟、郑集河滨水廊道等生态设施建设……今年以来,总投资多万元的城建工程让郑集镇区频频“变脸”,颜值不断刷新,承载力不断增强,总投资5亿元的睿捷物流园项目也在此落户,徐州皓楚建筑劳务有限公司等公司把总部安在了郑集,农村乡镇也有了“总部经济”。
城镇建设不光“面子”好,还要“里子”实。郑集按照打造全区基层公共服务示范镇的要求,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投资万元建成高标准为民服务中心,各职能部门统一进驻、统一管理,推广“集中办理、一站式办结”模式,使“推开一扇门,办完所有事”成为现实。
实施“党建+”工程,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通过调查走访、网上征集等形式,收集整理群众烦心事、闹心事,去年实施了54项“三重一实”项目,今年实施45项,以实实在在的业绩,提升城镇管理水平,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不光镇区美还要村庄美。郑集按照铜山区“百千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整治,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不留整治盲区,建设了高集、富窝、张湾、小李庄、后卢楼等一大批美丽村庄,石楼村被列入铜山区10个集中居住试点村之一,形成“一村一幅画、一路一风光”的村庄面貌。
走进张湾村,我们看到这里白墙红瓦,墙面上绘制着山水和花鸟画,主干道一色柏油路面,水泥路通到每家每户。
在占地8亩的村中心文化广场,村民们有的在聊天,有的在锻炼,有的在欣赏河塘里游动的锦鲤,还有的走进旁边的村史馆回忆一下过去的日子,他们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64岁的村民王同九说,像生活在画里似的,以前不愿意出门的老人,现在都出来遛弯了,人的心情一好,日子越过越带劲了。
一个个美丽村庄,像群星拱卫着新城,一步是繁华,一步是田园,郑集精心描画出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乡村画卷。
气质三:创新活力
今年10月,郑集镇“文教小镇”双创基地开园,成为全市首家集创业孵化、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于一体的多元化综合教育创客平台,为文教小镇建设提供了“三生”(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空间。
与投融资、财务、法律咨询等相关组织建立合作关系,组建了强大的创业导师团,为入驻企业和个人提供创业分享、政策咨询、营销推广、工商注册、投融资对接等“一站式”、全方位的孵化服务。
目前,基地已入驻徐州甲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徐州助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徐州才好会计服务有限公司、徐州松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20多家公司,激活创业创新一池春水。
有创新才有活力。郑集镇用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江苏圣耐普特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暨蹇锡高院士工作站正式挂牌,将形成新型、节能、环保高性能弹性材料制造产业集群,打造千亿级新材料产业。
江苏康诺尔远红外线设备有限公司,为桑拿房安上了平板电脑,开发出新一代智能产品,同时积极与软件公司合作建立自己的物联网平台,实现对产品的远程管理及数据采集,先人一步,抢占了先机。
润嘉食品有限公司和尤楼村上海外延蔬菜基地为依托,加快创建新品种、新技术、新农业的“三新”示范基地,推动蔬菜全产业链发展。
此外,郑集镇还推进股田制改革,不断增加村级集体收入,推广“虾稻共养”模式,依靠电商平台、冷链物流等现代营销途径,积极打造绿色稻米品牌、龙虾品牌……
深厚的人文底蕴
让郑集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秉性和气质
而好的气质是资源,是特色
是吸引力,是核心竞争力
现在的郑集已然变成有名的教育城
文化城和生态宜居城
编辑:张茜
文字:尚庆迎魏朝星朱永生
原标题:《腹有诗书气自华,郑集的“气质”全在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