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南风广场:火树银花,人流如织。王春喜摄
2月24日,正月初九,记者来到运城市南风广场。
走进南风广场,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花灯到“乐善运城”主题花灯,从十九大“时光隧道”花灯到山西省“三大战略目标”花灯,从支撑运城跨越式发展的“八根龙柱”花灯到寓意“凤还巢”的凤凰彩灯展,从万荣县“三个五”总体思路花灯到“两个经济带”崛起花灯展区……
一盏盏花灯把节日的运城装扮得流光溢彩,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光影运城的新魅力,感悟到了“古中国”的深厚文化底蕴,体会到了从中央到地方贯彻落实十九大的清晰脉搏,而且感受到了大运城在发展中带给人民群众的满满获得感,展示出了万荣独有的文化魅力和发展成就。
多彩光影弘扬新时代旋律
万荣县“龙腾虎跃古中国,万象争荣大运城”南风广场主题花灯展是运城市“年‘古中国·大运城’民俗文化旅游年活动”的组成部分。
从南风广场东南侧入口开始,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花灯,一座以党旗为造型的花灯,寓意着“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领导一切”的主题。
坐落于万荣县闫景村的李家大院是运城市的龙头旅游景区之一,不仅是运城市旅游形象的标志,更是“乐善”文化标识。穿过气势磅礴的“李家大院”大门,一条流光溢彩的“十九大时光隧道”花灯瞬间让人感受到了“新征程”的灿烂辉煌。
穿越“时光隧道”,万荣县利用光学布景和图文展示,将山西省“三大目标定位”、运城市“三个发展计划”和对外开放“七张牌”等醒目且庄重的呈现在运城市人民的眼前。
万象争荣展区由一个花篮和五条环形灯带组成,象征运城市实施“一区五带”发展的新布局。环绕四周的“三个五”总体思路主题花灯、峨嵋岭经济带主题花灯、黄河经济带主题花灯和两条巨龙,寓意万荣县必将在峨嵋岭经济带振兴崛起,在黄河经济带率先崛起。
春满河东展区包括吉祥花灯大门和传统年俗花灯,苹果娃造型花灯结合万荣笑话散布于花草树木间,营造出喜庆、详和、别样的春节氛围,引得无数市民、游客竞相合影留念。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作为此次花灯展的实施者,万荣县让此次灯展成为十九大精神的一次生动展现,让灯展成为各级党委思想成果的一次全面展现,让灯展成为充分展现新时代成果的一个新阵地。
典藏活化讲好大运城故事
灯展成为一个集展览、娱乐、文化、教育等于一体的文化盛会。
此次灯展中,万荣县特别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典藏活化”,通过灯展、现场展演和展位传播等途径,将源远流长的河东文化生动再现。
软槌锣鼓是一种流传于万荣县高家庄的传统锣鼓音乐,因鼓槌用麻绳特制而得名,在众多的锣鼓艺术中,独树一帜,是全国罕见的特色锣鼓艺术珍品。年7月被列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此次民俗文化旅游年活动中非遗项目展演的一项内容,通过现场表演,让游客们领略到了软槌锣鼓作为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也让游客们在观赏的同时,学到了知识,增广了见闻。
笑话作为万荣的名片,是万荣的文化“特产”,现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与新的表演形式融合下,富有创新意识和幽默感的万荣人将它与另外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蒲剧结合在一起,便产生了蒲剧笑话剧。在此次活动中,万荣人民再一次把笑话剧搬到了南方广场的大舞台,把传统的礼仪、文化、传统等,通过机智诙谐、幽默风趣的万荣笑话剧展现出来,受到游客们的热烈欢迎。
在灯展中,细心的人们一定会注意到,各种对联特别多,从李家大院的门楼,到两个经济带的崛起,再到舞台两侧的巨幅对联,大大小小的对联不下十余副。
其中,位于活动展演舞台上方的一副对联格外引人注目,其上联为:春风撸袖春雨加油抢先机决胜小康奔大有,下联是:万象峥嵘万年复始站前列扬帆鹾海起中条。
一副简短的对联,既紧扣时代精神,又弘扬传统文化,也不断激发着万河东儿女“走进新时代,建设大运城”的勃勃雄心。
美食美味追求美好新生活
凉粉、宝井火烧、煎饼,吃的、用的、穿的、戴的,干的、鲜的、咸的、甜的……60余类特色小吃,百余种年货,不仅让南风广场更有年味,也让老百姓切身体会到了美好生活中那份满满的“获得感”。
万荣县汉薛镇汉薛村65岁的郑新节在这次活动中,可以说是收获满满。从腊月二十三(2月8日)到正月初九(2月24日),仅手工柿饼就卖出去了斤左右。
记者见到郑新节的时候,他正准备联系手工柿饼的货源。“柿饼只剩下两袋了,以防万一,我得赶紧告诉家里,让他们给我送过来。”郑新节一边说一边拨打着电话。
记者在交谈中发现,65岁的郑新节还是一个网络达人。
年,郑新节开始接触电子商务,如今是“首个云平台”在汉薛村的“村级管理员”。“我在村里有自己的超市,我的超市是韵达和优速的快递点。年,我想利用现有的平台,成立一个柿子合作社,动员每个村民运用‘首个云平台’,让更多的万荣特色农产品走出去。
采访结束时,郑新节让记者看了一条他在“首个云平台”上发布的消息,内容是:“喜看,南风广场,灯盏宜人;细品,万荣特色,美食佳味;购买,笑城民俗,特产年货;飘游,云雾迷蒙,四季花海。”
简单的词汇,质朴的语言,却展现出了新时代农民的新风貌。
47岁的张俊福是土生土长的万荣人,在万荣从事猪蹄生意已经20余年,在万荣也算是小有名气。“这次能够入选南风广场参展摊位,对我来说可以说是自己事业的一次转折点。真的是所见所闻改变一生,回去后我要尽快着手在运城和各县市开设分店,开拓更大的市场,让更多的人品尝到万荣美食。”因为买猪蹄的人太多,声音已经沙哑的张俊福一边招呼着客人,一边用沙哑的声音介绍。
在手工艺品展区,解店镇的“亲蛋蛋”虎头鞋一天之内就接连与两个网货商签订了合作协议;“王老三”的手工红薯粉条每天供不应求;富硒苹果,一个就卖到了5元钱。还有王显乡的苹果脆、苹果丁,贾村乡、光华乡的剪纸艺术,南张乡的炒货、小杂粮,华康药厂出品的大山楂丸等等,万荣的老百姓在送出丰盛“年货”的同时,自己也收获满满。
一场民俗文化旅游年活动,引发的不仅是一场年味年货和灯展光影的盛宴,一场文化艺术的交流大会,更是一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盛会,一场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和需求的年会。
转载自:发展导报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中科皮肤医院好不好治疗白癜风去哪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