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是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农业大镇大许镇的传统种植强项,而如今,曾经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大蒜产业又找到新的“战略合作伙伴”——朝天椒。
春夏忙大蒜,秋冬摘辣椒,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大许镇以大蒜+辣椒打造“双辣”产业,用火辣辣的产业种出红火火的日子,闯出了一条农业偏远乡镇增收、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发展新路。
借势“三乡工程”,让盆景变风景
大许的大蒜产业起步早,全镇常年种植大蒜面积五万余亩,村民以前多采取大蒜轮作玉米、大豆方式种植。但大蒜价格常有周期性波动,玉米、大豆经济效益又相对不高,使得已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大许大蒜产业,遭遇到亩均收益难以实现持续提升的瓶颈。
如何破局?大许镇党委书记张传明在与一位外来客商的聊天中,敏锐地发现了一条新路——临近的山东省金乡县,在同样以大蒜为主导产业的基础上,探索出一茬大蒜、一茬辣椒的“双辣”发展模式,实现了富民增收。大许的大蒜品质不输金乡,土壤也更适宜种植朝天椒,发展“双辣”产业,有优势,行得通。
大许镇党委、政府组织专门工作团队赴河南省柘城县,山东省金乡县、武城县,贵州省遵义市等地考察朝天椒产业。23个村组织党员、群众代表余人到山东省金乡县学习大蒜、朝天椒轮作技术。镇里还成立了“双辣”产业发展工作指挥部,制定《关于发展“双辣”产业的工作意见》,全力发展“双辣”产业。
年,大许镇在六个村首次试种朝天椒亩。梨园村是首批六个试点村之一,那年30多户村民试水种植“双辣”作物,种植面积60多亩,粗略计算,比大蒜轮作玉米、大豆,每亩地能多收入两三千元。
试水成功,让大许发展”双辣”产业的底气更足。
但发展“双辣”产业,大许镇要的不是“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盆景,而是“春色满园关不住”的风景。
为了形成示范带动作用,镇里借势“三乡工程”,引进返乡能人,带动村民一起富。
种植大户李龙标从山东金乡“转战”大许,从刘鹿村流转了亩土地,今年种完大蒜,明年接着种辣椒。“一亩大蒜的收入差不多0元,再加上一季辣椒,每亩还能有五六千元的收益。今年,我带头大规模种植,能带动更多的人一起种。”李龙标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
为了延链、补链,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大许镇提前布局,鼓励外来资本围绕“双辣”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后王村返乡能人张建国从事海带食品深加工,如今从大许镇“双辣”产业的红火发展中觅到了新商机。他准备明年上马辣椒酱生产线,“原料不愁,还能给村里带动销售,提供就业岗位。”张建国如是说。
通过人才下乡、能人返乡、资本兴乡,两年来,大许镇重点培育一批“双辣”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的产业发展机制,摸索出了一条特色化、规模化、绿色化、品牌化、整合化的“双辣”产业发展之路。
深化公共空间治理,精准解题出实招
如何进一步扩大“双辣”产业规模,大许镇利用公共空间治理拓宽发展道路。
“我们村这次公共空间治理共清理出集体土地亩,重新发包后已有20.45万元进入集体账户,家底一下子变厚了。”大许镇板桥村党支部书记赵世东提起公共空间治理赞不绝口,“我们还按照镇里要求预留了80亩集体土地,用于大蒜和辣椒种植。”
今年,通过对全镇23个行政村公共空间的详细梳理,大许镇清理出空闲地共计余亩。各村收回的土地,一部分通过江苏省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进行公开发包,其余的由村集体经营,种植“双辣”作物,村集体集中种植管理销售,不仅引领示范群众,也进一步壮大厚实了村集体家底。
腾出来发展的空间,大许“双辣”产业继续在“实”字上做文章。
“初种‘双辣’的第一年,村民种植经验不足,产量不高,辣椒亩产只有四五百斤。”大许镇党委副书记张厚新告诉记者。
但办法总比困难多。今年大许镇设立了两个“双辣”产业服务站,提供“双辣”种植所需的化肥、农药。镇政府从山东省金乡县聘来两名专职农技人员,每周一次现场培训会,每天田头地边现场指导,为种植“双辣”的村民提供全程技术服务。
有了精准帮扶的政策,有了发展的新空间,今年大许镇23个行政村“双辣”产业示范种植面积达到0亩。
推进种植规模化,拉长“双辣”产业链
为了让“双辣”产业全面发力,大许镇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不断谋划新局。
着力推进种植规模化,根据各村适宜种植朝天椒土地面积的多少做到应种尽种,各村将集体土地统一收回发展“双辣”产业,同时加快培育一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力争通过两年,培育四个种植面积0亩的村。
着力推进品质标准化,加强优良品种的推广力度,加快在全镇实行辣椒套种大蒜模式,重点推广壮苗培育、配方施肥、化学除草、科学溉水等无公害高产高效栽培增产技术。
着力推进加工精深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有实力的大蒜、辣椒深加工企业,壮大“双辣”产业集群,积极实施龙头带动,加大对骨干企业在融资、用地、用电等方面的扶持,鼓励企业开发大蒜、辣椒深加工产品,扩大生产规模,拉长产业链条。
着力推进服务体系化,组建“双辣”生产技术服务专家团,建立“专家团队+农技指导员+科技示范户”的农技推广机制,全面提升冷库数量与规模。
着力推进营销市场化,大力发展大蒜、辣椒物流,鼓励和引导商贸流通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村购销大户和农村电商等从事大蒜、辣椒产品流通。建设直采基地和配送中心,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增加农民收入。
“目前,我们正在申请‘铜山辣椒’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未来两年时间,大许‘双辣’产业在全镇种植面积力争达五万亩,通过发展‘双辣’产业,巩固脱贫成果,拓宽农民致富道路,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大许镇党委书记张传明表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