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天台学设大家呈现的是
黄厚石老师撰写的精彩文章
《“十大要素”之变——从三篇文章初窥张协和设计思想》
欢迎大家在留言区积极讨论哦!
作者简介
黄厚石日常生活的观察员,设计历史的思考者;
写自己愿读的书,做自己想看的文章。
“十大要素”之变[1]
——从三篇文章初窥张协和设计思想
黄厚石[]
摘要:作为抗战时期延安重要设计师的张协和,在建国后仍然笔耕不辍,写作了多篇重要的设计文章。尤其是在80年代初期,他在三篇内容上有连续性的论文中提出了“工业美术”的“十大要素”,非常具有前瞻性地分析了设计的本体问题。本文从这三篇文章出发,试图解读在这过程中,张协和设计思想的演变和发展,并从中看到时代变化中的中国设计思想发展的整体面貌。
Abstract:AsanimportantdesignerofYananduringtheAntiJapaneseWar,ZhangXiehestillwritinganumberofimportantdesignarticlesafterthefoundingofNewChina.Especiallyintheearly80s,heputforwardthetenelementsof"industrialart"inhisthreepaperswithcontinuity.Heanalyzedtheontologyproblemofdesignveryprospectively.Fromthethreearticles,thepapertryingtointerpretinthisprocess,theevolutionanddevelopmentofZhangXiehe’sdesignideas,andtoseetheoverallappearanceofChinesedesigndevelopmentinthechangingtimes.
关键词:张协和设计思想工业美术
Keyword:ZhangXiehe,designidea,industrialart
张协和(-年,图1)原名蒋孝传,出生于江苏省铜山县,作为延安美坚木作厂的厂长和创办者,他是延安时期党内最重要的设计师之一,也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产品设计师之一。有人将其称为中国抗战时期的“红色鲁班”,但他在设计理论方面的研究却鲜有人知。
张协和的父亲蒋自明不仅是我党抗战时期在西安重要的地下工作者,而且也是一位自学成才的技术人员[3],这种对手艺和技术近乎无师自通的本领似乎也遗传给了他的儿子。蒋孝传年初中毕业,曾因喜爱文化艺术被父亲送到梅兰芳创办的国剧传习所学习京剧老生,“后因上台时个子太高与同台演员不相配,经梅先生劝说,终止学戏改读工科,考入山东省立高级工业学校主修机械工程,选修应用化学与建筑工程。”[4]工科学习为他将来从事工业设计工作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而艺术方面的基础训练则让他在设计时具备了较好的艺术素养,这两个方面的影响都将在他后来设计思想的形成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受到父亲在西安建立“莲湖饭店”开展地下活动的影响,年蒋孝传开始响应毛主席“有技术特长的同志转入经济建设”的号召准备去延安。7月接延安电“来边区组建木工厂”[5],为防止暴露父亲身份,自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出发时,他便将八路军胸章上的姓名改为“张协和”。
图1,年张协和与通信员及长子延生在延安美坚工厂门前。
图,建国后的张协和。
毫不夸张的说,张协和在延安时期的设计工作可谓是获得了“达芬奇”式的全面成就:他在朱德的指示下,为残疾军人设计和制作义肢,努力研究义肢科学并做好了开办义肢工厂的准备;他为领导人设计和制作订制的家具,比如为毛泽东设计软床和沙发、为李纳设计婴儿床;他给重要的机关单位研发特殊的办公家具,医院的苏联专家阿洛夫订制医疗办公家具、给延安中央幼儿园订制儿童家具甚至是儿童玩具[6];他还给延安平剧院的“三打祝家庄”、“逼上梁山”等剧目设计、制作道具和行头(图3,图4);他还在边区银行行长朱理治的要求下研制了布质的边币;他还参与设计了杨家岭中央大礼堂、边区参议会大礼堂……相对于张协和在延安各领域中所获得的设计成果,他最重要的成就还是他创办的美坚木作厂。美坚木作厂的产品坚固耐用、物美价廉,颇受各方好评,甚至在延安出现了仿冒产品。美坚木作厂的家具不仅畅销于延安地区,而且“美国驻华机构也来延安订货,用飞机运往重庆。”[7]来自国统区的黄炎培也给延安木器很高的评价,认为“这边一般的木器都是制造的非常坚致的”[8]。由于美坚木作厂在当时的环境中获得了很大的市场成绩,并且遵循了许多现代的市场规律来运行,这也让张协和带有一定的商业设计师属性。
图3,图4,张协和为延安平剧院《三打祝家庄》制作布景、道具的彩色图样。
难能可贵的是,在建国以后,张协和在设计研究方面继续了他的辛勤工作。他不仅担任了山东工学院党组书记等职务,还在六十年代兼任了中央工艺美院《装饰》杂志编委工作。年4月,时任机械工业部机械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的张协和同志在一机部涂装技术工作会议上作专题报告。报告内容经其整理修改后,发表在《材料保护》杂志上,题为《关于工业美术美学问题——兼谈涂装技术与工业美术美学的关系》(下简称《关于》)。他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工业美术美学的十大要素”(下简称“十大要素”)[9],并且从这篇文章开始,涉猎广泛的张协和先生开始聚焦“工业美术设计”[10],发表了一系列设计方面的重要论文。两年后,张协和先生把《关于》一文进行扩充和修订,发表了《工业美术设计浅说》(下简称《浅说》,《机械设计》,4年)一文[11]。该文不仅是一种补充和修改,而更多地体现了张协和先生对设计艺术进行了更加深入地学习和思考。
值得注意的是,在0年复刊的第一期《装饰》杂志上(图5),刊登了一篇署名为“马长山”的文章,名为《工业美术美学初探》(下简称《初探》)。该文与《关于》和《浅说》两文内容一致,“马长山”应为张协和的化名。该文最早提出了“十大要素”。在《装饰》复刊伊始,张协和即发表这样重要的文章,说明他一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