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荣美食荣河擀馍馍

乡愁可能是一段时光,一个场景,一些亲人,也可能是一种美食,一种味道。对于很多荣河人来说,荣河的“擀馍馍”,就是舌尖上的故乡。提起荣河的“擀馍馍”,荣河人总会咽口水,如若在他乡能嚼上一片,就会更加想家……这样一种简单的食品,浓缩着荣河人对故乡的记忆和情感,就像东北人爱吃猪肉酸菜炖粉条,山东人都爱吃煎饼卷大葱一样。

那天路过粮食巷,看见有新开的一家卖擀馍馍的小店,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那味道是那么的遥远,可又仿佛就是昨天的事儿…….

二十多年前,我快要生宁宁那会儿,大概离预产期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婆婆张罗着我们回到荣河的老家,说是要打擀馍馍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种美食都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也都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县东和县西虽然只有几十公里的路,但是风俗却大不一样,县东就没有打擀馍馍这个风俗。村子里哪家若是打擀馍馍,那他就是有喜了,要生小孩了。亲戚、邻居都会过来帮忙,一般都是女人过来帮忙。先是垒灶火。搬砖头,和稀泥,支起一块专用铁板……大家说说笑笑间,就把一个小灶台做好了。猛然间,觉得这些本该男人干的活女人怎么都能干了,好像都有基本功似的——怪不得女子管乐队最早是从荣河发起,原来荣河的女人确实厉害。还有一篮子专用的石子,看着都是很光滑的。婆婆说这铁板和石子都是巷里人家轮流用着的。炉台很快做好了,柴火也抱来了,大家手洗干净,稍作歇息。婆婆就开始和面了,上等白面,搓调料、油、盐,鸡蛋还要加入她精心挑好的花椒叶和芝麻。这边的面和好已经在沉发了,那边的炉台也已开始烧火了,专用的石子也用水清洗干净,加少许食油在铁板上炒热。等面沉发好了,就开始把面擀成二十公分椭圆形的面饼,铁板在麦秸火的炙烤下开始发烫,然后把石子放在铁板上,擀好的面饼放在上面,上下倒翻两三次,颜色发黄就证明熟了。因为是把饼胚放在烧热了的石子上面烙制,所以做出的擀馍馍都有石头的窝窝,又叫石子饼。熟后的擀馍馍,香油、花椒、芝麻、鸡蛋香味就会扑鼻而来,香气随着门缝飘向邻居家和整条巷子,好像在给乡亲说我们家就要有喜事了。大家为我坐月子打擀馍馍在一起忙着,说笑着,像过年一样,热气腾腾,其乐融融,充满了节日的气氛,婆婆对我的爱已全在这擀馍馍里了。第一个擀馍馍终于出炉了,婆婆拿着让我先尝尝,虽然有点烫手,可烫也阻挡不了我想吃的心情,淡淡咸香、酥脆适口,无法形容的香味儿和幸福感,只能你自己亲口尝后才能体会……

婆婆说擀馍馍能存放多半年左右,都还会完好无异样,就是三暑天,也不馊不腐。擀馍馍酥脆适口,易于消化,营养丰富,经久耐放,携带方便等特点,最为关键是月婆吃了好,养胃,暖性,是月婆百日内的主食……正说着,婆婆对她们说再加一袋面,多做一些擀馍馍,完了还要给来看月婆的乡亲们吃。婆婆麻利地在张罗着,忙乎了一整天,做好天色已晚了,这时候整个院子都飘满着香气、和喜气……虽然过去了很多年,当初洋溢在婆婆脸上的那种幸福、自豪、满足的表情却时时浮现在眼前……

擀馍馍因其制作手法独特满口留香而深受人们喜爱,经过包装已成为万荣县传统特色风味食品,从看望产妇和老人的营养食品,变成人们出门在外的馈赠佳品。超市、商店都有销售擀馍馍,但终不及婆婆做的味道香美干脆,不及与乡亲其乐融融打擀馍馍的民俗自在乐呵。很多年过去了,与擀馍馍相关的生活细节也大都有滋有味,总是萦绕在我心头。

岁月无声,温爱如歌,乡情是一方水土的血脉,和婆婆之间还有乡亲之间的爱却是那样的厚重。荣河的“擀馍馍”,在那片黄河岸边的古老土地上,永远凝聚着无限的浓浓乡情。

(万荣县文物旅游局姬朝欣)

赞赏

长按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较好的医院是哪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ngshanzx.com/tsqyw/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