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荣故事在万荣农村拜年就要磕头,你还

点击上方蓝色字“万荣印象”   央广网北京2月21日消息(记者栾红)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拜年,意为新年来临之际,施礼道贺。向谁施礼?如何施礼?也是有讲究的。首拜天地神帙,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长,最后家人按次序互拜。施礼的方式则是古时跪拜礼之一的叩首,俗称磕头。

  如今,仍在磕头拜年的地方越来越少了。今天是初三,原本走亲戚,拜母舅、姑丈、岳父都需要磕头,而现在都变成了打个电话或者进门问声好。拜年的形式在变化,过年的味道也在发生变化。今天,记者走进山西省万荣县,感受一下磕头拜年的味道。

急匆匆的人群

  大年初一凌晨5点,天还没亮。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西苏冯村鞭炮声此起彼伏。家家户户在院子里摆上方桌。方桌上放着一座香炉、一瓶酒、一盘麻花、馒头还有几碗馄饨。桌前铺着席子。拜年,头一项是拜天。村民张永庆说:

  张永庆:大年初一早晨,一般情况,就是五点钟起来,做馄饨,一种面食。说树有根,水有源,也是一种迷信,也是一种风俗,敬敬老天。老天保佑嘛。

  人们伏身跪下,将黄纸,当地人称“纸马”烧成灰。然后两手扶地,以头轻轻点地。磕头,古称顿首,跪拜礼中较为隆重的礼节之一。拜天后进屋。大年三十晚上,村民们已经将祖宗的牌位、照片供在客厅中。拜年,第二项就是敬拜祖先。

家家户户都聚在一起

  按照规矩,拜天和拜祖都需在天亮之前完成。所以,有些地方拜年要叫“起五更”。天蒙蒙亮时,小辈们便出门,前往整个家族的长子家中。

  在长子带领下,浩浩荡荡的人群出发,挨家挨户向家族中的所有长辈请安、磕头。一时间,小道上挤满了过往拜年的队伍。有些队伍达到七八十人。大队伍进门后,一瞬间便挤满了院子,年龄稍长进屋跪拜,年幼的便跪在了黄土地上。

  在老人眼里,磕头拜年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仪式了。村民张永庆说:

  张永庆:磕头,磕头,就是对老人一种敬拜的仪式。有人敬拜老人是鞠躬,作为我们这个地方就是磕头。磕完头,老人就给晚辈一个红包。一年了,这是一种聚会的形式,也是一种敬拜老人的形式。

家里长辈带头向祖宗磕头

  在拜年中敬老、团圆,还有教育。村民张秀龙今年60岁,已经有了好几个孙子。他说,拜天拜祖拜长辈,都是为了教子孙们好好做人,孝顺父母。

  张秀龙:老人到这个孩子跟前。你能到你孩子前面什么样,你以前就在你老人面前什么样。这还是教育人,让年轻人孩子们不要胡来,不要做坏事。多做好事儿。以后孩子们传颂到下一代。长辈给我们这一代传,我们再给下一代传下去。一代一代传下去。这就是前世留下后来传。

  但是,村里的老人们也发现了,磕头拜年的味道已经慢慢变化。人少了,远亲不磕了,同辈人之间也不磕了。长辈们怀着虔诚的心拜着,年轻人的心已经飞了。浓浓的年味也慢慢淡了。

  村民张永庆说,这两年,磕头拜年的规模已经变小了。

  张永庆:最后精简了,不是不磕头了。精简成什么样了?五服之内红白喜事满家行事的,还磕头。相隔距离远的不磕头了。姥姥爷爷的那种不磕头了。有些村呢,同学之间串门磕头,现在多少村把这个就精简了。

天亮了院子里拜天的物品都收了起来

  这种感觉,对于更年轻的人来说,更加强烈。张秋芳今年四十出头,从小磕头拜年长大,她发现,如今磕头仪式感越来越淡。

  记者:现在人越来越少吗?

  张秋芳:以前可多了。以前一家有5个人,都出来了。只剩下老人。现在呢,一家有个代表就行了。

  对于张秋芳而言,磕头是为了让家里的长辈高兴高兴。

  张秋芳:那种感觉,就是很矛盾的。怎么说的,开放了。简便出来。没有以前那种风俗了。年轻人说,咱们怎么能像其他村一样,过年不磕头了。老年人喜欢一大家人都来。老了嘛,喜欢热闹。减掉了也不好。过年了嘛,都来家里看看,也是一种礼貌。

屋里地方小大部分的人都呆在院子里只等一声招呼就随地跪在地上

  村里不少年轻人已经厌烦了穿着新衣跪在地上,厌倦了按着辈分跪在远亲的家中。张武是“90后”,他说,家族太大,有的互相磕头的人平时并不来往。

  张武:反正我也跟长辈走,长辈走到哪,我磕到哪。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关系,要往上面好几代翻。

  记者:平时不走动,只有过年磕头才走动。

  张武:是的。平时见面都不认识。只有过年磕头,说怎么还来这家。平时很少有交流。

  张武认为,拜年磕头已经从仪式变成了形式,有时候甚至是一种陋俗。

  张武:我认为尊重不尊重,只有把头磕了,才叫尊重。过年,问个好就行了。姨啊什么的,过年,拿点礼物,去看看就行了,磕头,没什么必要吧。

巷子里来来往往都是前往拜年的队伍

  张武说,拜年慢慢变成吃吃饭,发发短信。

  张武:这种,我们在一起讨论,以后也不会磕了。在一起吃吃饭,拜两桌。家远的,就打打电话,发发短信。

  山西省民间文艺协会主席常嗣新说,如同贴门画、蒸花馍等一样,磕头拜年这种民俗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但传统习俗的流逝,有时候也反映了传承文化的缺失。

  常嗣新: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的转变,经济发展,生活条件、地理位置,人和人的关系,影响了民俗的传承和发展。还有,年轻人传统文化教育没跟上去。我们小的时候大年初一给长辈磕头,相当隆重的,现在磕头不磕了,起码鞠个躬,小辈给爷爷奶奶鞠躬、父母鞠躬。现在没有了。形式是必须的,起码鞠躬、作揖都没有了。传承文化有没有传统仪式啊,很重要。来源:央广网

注:点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打开         点右上角+添加朋友→         搜索“wanrongyinxiang”点击查看历史消息         了解近期万荣资讯wrtvxwb

.         最好附有图片或视频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的方法
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ngshanzx.com/tsqyw/1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