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泥陶艺传统文化进校园
走进三堡,与“泥”相遇
sale本学期我校引进了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特色定制课程——陶艺课,“陶瓷艺术”它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陶瓷的英文“china”与中国同名。中国的陶瓷艺术曾经长期影响着世界陶瓷的发展,但近代却得不到足够重视,特别是陶艺教育,直到近几年才在一些城市的少儿教学里开展起来。陶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需要得到传承与发展,这是中华儿女“重拾文明自信”的基础,因此,陶艺教育应当从小抓起。sale陶艺教育的独特性,决定了它具有更广泛的教育功能,内涵丰富,涉及到文化、艺术、历史、语文、物理化学、地理、数学等许多学科知识。孩子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就把知识渗透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这既是有趣的游戏、更是一种学习,有趣的学习就是游戏,符合孩子的天性,是真正的素质教育。陶艺课使用孩子最喜欢的材料——泥巴(高岭土),它是景德镇独有的一种瓷泥,无毒、无味、纯天然开采,不含任何化学成分,可塑性与安全性有别于软陶、橡皮泥、轻黏土等一些手工材料。高岭土烧好的作品就是瓷器,它不仅具有观赏性和实用性,同时可以永久保存,是孩子童年的永久印记!
经过十一节课的学习看着孩子们每次上课开心的笑脸老师很欣慰,看着孩子们这一学期用自己所学知识制作的陶艺作品老师更是要为孩子们竖起大拇指!
时间飞逝,还记得第一节课与孩子们初次见面,一进教室孩子们便蜂拥过来,带着好奇的笑脸问我:“老师,我们今天是做陶艺吗?陶艺是怎么做的?”
现在孩子们不仅了解了陶艺,也掌握了陶艺的基本技法,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乐,茁壮生长,是我们家长和老师最期望的!
陶艺,广泛讲是中国传统古老文化与现代艺术结合的艺术形式。从历史的发展可知,陶瓷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文化积淀历程。它与绘画、雕塑、设计、以及其他工艺美术等有着无法割舍的传承与比照关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西方现代艺术的介入,陶艺的概念也一度成为了陶瓷艺术界的新时尚。
本学期陶艺课程通过传统陶瓷艺术教学进行实施,陶瓷艺术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它源远流长,以物载道,蕴涵着深厚宏博的中华文化精神,学校深入挖掘本地驿站文化资源,推广普及《驿塑校本课程》。我们通过四大主题——《陶艺认知与技法练习》、《驿站周边》、《历史与艺术对话》、《欢天喜地》了解驿道文化,让学生了解“驿·道文化”的前世今生及其中所蕴含的民俗风情,让学生学习驿文化相关的知识,感受我校“责任、自主、纳新、博雅”的驿道文化核心内涵,将传统陶瓷文化与驿道文化相结合,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真情实感。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堡实验小学陶艺高级班,领略孩子们的课堂风采吧。
sale
《古镇小巷》
一首白居易的《忆江南》开启今天的陶艺之旅,诗人白居易不仅忆江南的“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同样对江南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情有独钟。
那么在孩子们的眼里,江南小镇是什么样子的呢?小桥流水、很窄的小巷、船夫划着船、池塘里的荷花……孩子们的眼里江南美如画。
sale《司母戊鼎》
在原始社会,人们每天最犯愁的事儿就是,今天吃什么?怎么躲避野兽的攻击?到了繁华富裕的商代,人们早已经不必再为吃穿犯愁了,而是冥思苦想着“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呢?”于是,一些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也就应运而生了。比如商代的青铜器制造技术,在当时是世界领先的;比如甲骨文的出现…
sale《汉画像石》
本节课我们用拓印、勾勒、雕刻的方法制作汉画像石。
sale《生肖音乐盒》
同学们制作自己的生肖属相,我们会将大家的作品进行晾晒、上色、浸釉、烧制成瓷,并将生肖粘在音乐盒上,生肖音乐盒可以摆在我们的书桌上,也可以将它放置在床头柜上,每天早上都可以听到美妙的音乐,这将是我们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每个人对美的标准都有不同的理解,陶艺作品的美应是人们心灵深处最朴素的美,它促使人们重拾遗失的情感,而不至于淹没于现代社会文明的喧嚣和冷漠之中。作为一门古老而年轻的艺术形态,陶艺制作让儿童从朴实的泥土中发现惊人的美,是脑力与体力协调运用的过程。通过具体形象的塑造,不仅有利于开发儿童大脑的敏感性和创造性,同时还可以锻炼其身手的灵巧性。下学期,我们的陶艺课程将会更加丰富,同时也会给同学们及家长们带来一些小惊喜!让我们共同期待吧!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