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徐州西汉楚王陵卧牛山汉墓,墓主人

卧牛山汉墓,位于徐州市泉山区卧牛山公园,山体向南弧出,北侧内凹,形似一只卧牛得名。目前,卧牛山共发现有4座墓葬,均在山北麓。

年2月,卧牛山附近的村民取土时发现一座墓葬,徐州博物馆联合铜山县图书馆清理发掘,命名卧牛山汉墓,后编号卧牛山M1号墓。M1由墓道、(前)甬道、前室、(后)甬道、后室以及(东)侧室组成,前室为方形,长、宽4米,向内是一段长度10米的(后)甬道,尽头为方形后室,长、宽6.5米,高4米,后室东南有一(东)侧室,长4米、宽3.8米,高3.5米。考古证实,M1为横穴崖洞墓,早年被盗,陪葬器物所剩不多,仅清理出玉环、小件玉雕、无字玉印、铁矛头等物,另有枚“大泉五十”铜钱,1枚大布黄千。铜钱的出现,佐证了该墓建造于西汉末年,墓主很可能是当时在位的第十二代楚王刘纡。考虑到墓内出土女性饰品,M1亦可能是刘纡夫妇的合葬墓,刘纡在位10年,被王莽废除,退位后无法再修建王后墓,两人合葬同一墓中。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性,概率微小——墓中铜钱乃赤眉军盗墓时遗留,并非原有随葬品,这种情况在之前的考古发掘时亦有出现,猜测M1是年发掘的卧牛山楚王墓的陪葬墓,比如是一座夫人墓或是楚王后续的一位王后,M1结构上与后来发掘的M2、M3基本一致,位置邻近,可能处在同一个大陵园内,便是最好的佐证。

年3月,得到群众举报,M1以西米的卧牛山西段有墓葬被盗,徐州博物馆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两座规模更大的横穴崖洞墓,编号M2、M3,两墓之间有“壸门”相通,形制类似小龟山,可视为一座陵墓。M2、M3由2条墓道、2条甬道、16间墓室构成,全长82.2米,甬道长50多米,以双层单列塞石封堵,共用塞石87块,墓室总面积.8平方米,凿石量立方米。M2、M3虽已被盗,但规模宏大,结构完整,封闭严密,主墓室基本位于卧牛山的主峰之下,出土了陶器、铜器、铁器、玉器、玉衣残片等各类器物千件,综合推测墓主人为第五代楚王刘道及王后。

徐州地区已发现9座楚王陵(含小孤山汉墓),除楚王山为竖穴岩坑石室墓,其余皆为横穴崖洞墓或主体建筑为横穴崖洞,卧牛山M2、M3明显带有从前期向后期过渡的性质,墓室规整精致,墓顶有盝顶、四坡顶、四角攒尖顶及两面坡顶等结构,与驮篮山非常相近,但也出现了后期楚王陵的一些特点,如墓道外宽内窄呈喇叭形,甬道宽不足1米长隧道形,墓室出现“擎天柱”,有“壸门”相通。

年,在M2、M3以及M1之间又发现一横穴岩洞,编号M4,由一条长20米的隧道和一方形洞室组成,内部开凿比较粗糙,整体规模较小,地表封土不存。清理发现,该洞室在古代即被完整盗挖,出土器物均为车马器和兵器类,亦有部分人骨残骸。因此,此处可能只是一座车马陪葬坑。

近年来,卧牛山公园频频出镜,公园依托卧牛山修建,定位为山体生态修复公园,改善人居环境和城市功能,促进城市与自然有机和谐融合。届时,希望卧牛山楚王墓借此换发新的生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ngshanzx.com/tsqxw/154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