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研,“疫”路成长
——铜山区郑集实验小学数学组线上教研活动
疫情当前,我们相聚云端。4月28日,徐州市小学数学线上教学经验交流研讨活动如期举行。活动旨在引领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转变课程理念,用好优质资源,有效提升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质量。
接到通知以后,教务处分管数学教学的赵艳主任,第一时间在数学教研组长群里做了细致的安排,要求组长及时把通知转发到年级组,要求全体老师按时观看学习,做好听课记录,不断充实自己,提升线上教学水平。
4月28日上午8:30,小学数学学科线上研讨准时开始,徐州市小学数学教研员李贺老师首先指明此次徐州市小学数学线上教学经验研讨交流活动的必要性,会议由徐州市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张亚松主任主持,各区县数学教研员全程在线,参与此次活动。
首先我们观摩了由金文婷、孟凡英、丁瑶这三位老师带来的线上教学实录及反思。三位老师紧扣主题,善于引导学生互动,气氛融洽,学生掌握了知识,锻炼了技能,让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有机融合。
在经验分享环节,首先来自经开区教师发展中心的耿德军老师为我们分享了《后疫情时代的混合学习实施中区域管理现状与反思》。
接着高乃国,吴子为和桑云三位老师向我们介绍线上教学经验,为我们提供了线上教学方法,线上作业评价,线上教学问题的解决办法。
我校各年级组的数学教师们全程参与,认真聆听、做好听课记录,学习线上教学先进的方式方法、借鉴优秀的经验做法,可谓收获满满。
研讨结束,老师们有所思、有所感、有所获,现选取部分老师的想法与大家分享:
吴敏老师:
虽然线上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比如:无法与学生面对面教学,不能展开具有时效性的探究活动;比如:家长不在家,孩子自律性不强,线上教学监管具有局限性等。但是方法总比困难多,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班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平台和方法,比如钉钉、QQ群课堂、腾讯会议等。实施线上教学同时完善各种管理,以便促进我们数学整体教学的提升。
高曼老师:
吴子为老师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角度介绍她是怎样线上教学的。从课前教研的上周反思、下周安排,课前看微课,改课件等能看出他们在上课前做足了充分的准备。吴老师主要给我们介绍课中怎样用钉钉软件教学的,她介绍了他们自己摸索的和学到的一些功能如:课上用的上台发言、小话筒、递粉笔、答题卡、手机摄影这些功能很实用,感慨功能的强大,几乎能做到面对面的效果。也使我感慨老师的钻研精神值得大家学习。课后吴老师又通过钉钉软件的后台检查“直播数据”,能把异常的和没参加的同学找出来,进行个别交流。还通过软件能查到错误率高的题作为下节课的研究对象。而最令我想以后课堂借鉴的是“讲题小先生”,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足以看出吴老师在教学上认真钻研教学方法下足了功夫,值得我们所有老师的学习。
徐明老师:
作业既是检查学习效果的关键要素,也是提升学生学力和能力的关键。桑云老师提出线上作业评价的四个着力点:
1.以“作业批改”为着力点,精准诊断;
2.以“主题教研”为切入点,精准统计;
3.以“阶段性检测”为延伸点,精准施策;
4.以“有‘情’激励”为生长点,精准反馈。
讲座中桑老师依托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我们呈现了以作业评价和反馈为切入点,如何进行精准评价,如何根据作业精准施策,不断提升学生素养和能力,让我们受益匪浅。
刘家淑老师:
听了金老师《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一课,感觉金老师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流畅,让学生自己去交流、归纳总结。金老师利用旧知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来引入,利?“猜想——验证——得结论”的过程,尤其是在验证过程中,利用直播平台的互动功能,交给学生自主分组讨论、分享交流,学生很快掌握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最后,通过线上练习,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思维的广阔空间。
孙玥老师:
孟老师每节课前会提前和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做小主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激发其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小主人地位,由被动变主动,促进学生的思考,锻炼学生数学思维。
在学生思考不周时,老师适当提问、追问,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同时丰富的激励性语言,更是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受到鼓舞,更加自信,从而更加渴望思考和发言,形成良好循环。
杜文强老师:
今天上课的老师是位农村小学的老师,上课采用的是腾讯课堂,比较适合我们农村实际情况,教师采用PPT上课,准备充分,师生互动效果很好,学生参与度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正像主持人总结的那样:线上教学虽然要借助技术手段,但最根本的是我们的初心不变。
虽然线上教学取代不了课堂教学,但我们积极面对,充分发挥老师的创造性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用最快的速度,更好的方法适应了疫情下的线上教学。愿“新冠尽快消散,师生相聚校园”。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可以走得更远。”在郑集实小全体数学老师积极研讨、勇于探索下,我们的数学教研将会迈向一个新的高度,为学生呈现高效、优质的课堂。
徐州市教研室数学教研员李贺老师微讲座-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