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部署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吹响了开局之年加油干的冲锋号角。
从一粒沙到风光无限,漳州东山的新兴产业发展势头正夯。一个滨海小岛为何能迸发出这样的创新活力?贯彻落实省委三争行动部署,东山县委主动提出发展中急需破解的16项重点课题中,既有经济课题,也有文化课题。当地特别强调要凝聚全县合力,深入攻坚突破。
4月15日起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
融媒体资讯中心推出
推出系列报道
《一线调研·东山再出发》
本期来沿着谷文昌的足迹
寻找“实干立东山”合力背后的
文化内涵和精神力量
点击观看视频报道↑
60多年前的一道海堤,护住了东山著名的风景名胜区——铜山古城。这一段海堤,就是当年谷文昌老书记主持修建的南门湾海堤,修建起来后,整个片区再也不会遭受台风、洪水的侵袭。
然而,随着岁月的变迁,新的难题又摆在了面前。有着数百年沧桑历史的古城居民多、旧屋多、拆建难,怎样才能啃下这个硬骨头,让古城焕发青春,成为有文化有品位有特色的新旅游项目?年东山启动了铜山古城保护发展项目。
感恩谷公,保护古城。修复老建筑修复,仅仅是第一步。82岁的孙用川老人说,东山人看重的关公和黄公,也和古城息息相关。关帝庙和黄道周故居都在古城之中。因此对于当地老百姓来说,保护与开发古城背后,更重要的是在“三公”中寻找东山人自己的文化和精神内涵。
弘扬传统正能量啃“硬骨头”的精神,写入了东山贯彻落实省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的十六项重点课题之中。除了古城保护与开发、新能源产业发展、港口经济等经济课题之外,还有一个“黄道周文化”课题。今年,课题组谋划制定了12个活动项目。
在铜陵中心小学,浓厚的黄道周文化氛围从第一粒扣子开始。学校通过日常的班队课、美术课、语文课,把黄道周文化融入到课堂当中。
“关公、黄公、谷公”,东山人心心念念的三公,也正在成为当地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着力点。东山提出,将“关公、黄公、谷公”的“三公”文化有机融合起来,持续提升其价值导向和精神内涵。
来源:海博TV
编辑:陈起越、涂泓、王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