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一市民因痴迷收藏,意外在猪圈发现

拓片是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石刻、青铜器等文物的形状及其上面的文字、图案捶拓下来,是古代的复印术。徐州收藏爱好者张文一,30多年致力于汉画像石拓片的研究收藏,收藏了多幅风格迥然、古朴灵逸的汉画像石拓片。他不仅自己收藏,而且还致力弘扬徐州的汉文化,带动周围一批朋友传播汉文化。20余年来,他参加过数十次国内重大艺术博览会,将徐州的汉代三绝进行推广。张文一(右)研讨汉画痴迷收藏汉画像石拓片张文一今年51岁,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铜山柳新乡工作。第一次接触拓片是在他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翻家里的柜子,在一个档案袋里发现了一张黑纸,上面还有白字。当时,父亲就跟他讲,这个东西叫做拓片。年5月的一天,柳新文化站从金山桥收集来十几块汉画像石,当时张文一恰好在现场帮助清理。当他看到一块块雕工精美、图案丰富的汉画像石被岁月无情地侵蚀和人为破坏时,他突然产生了一个奇想:何不用中国传统的拓艺将它们复制下来,对它们进行保留?从那时,张文一便利用业余时间四处收集汉画像石。年7月,张文一徒步来徐州东南的郭集村寻找汉画像石。当他发现有两块汉画像石《建筑人物图》和《车马图》被当地村民当作石材砌在猪圈里时,他连忙说服村民不要破坏这两件难得的文物,同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此事,引起重视。后来这两块汉画像石被徐州博物馆收藏。收藏很多珍贵汉画拓片在张文一从事传拓30多年间,他拓制过几万张拓片,内容包罗万象。其中有一幅是耗费三年的时间,走访十几个博物馆和汉画像石收藏家,才拓制完成的,那是一幅汉画像石的百米长卷。“之所以要做这样一幅百米长卷,是因为许多汉画像石由于受到保护的制约而无法对外展示,使汉文化的爱好者不能够详尽了解汉文化。那么这个百米长卷就弥补了缺陷,大家可以从百米拓片长卷上详尽了解了汉代文化。因为这上面涵盖了生产、生活、天文、历史、车马出行、宾主宴会、追逐狩猎等汉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谓一卷在手,尽阅楚风汉韵。”张文一介绍说,他收藏的汉画像石拓片也不乏珍品。白集汉墓位于徐州东北25公里的青山泉白集村,汉墓分祠堂和墓室两部分,其中祠堂东壁的汉画像石,内容分为7层,有凤鸟、建筑、人物、迎宾、宴饮等。在白集汉墓没封闭管理之前,年,张文一将19块汉画像石全部拓了下来,保留下全套最初的拓片。铜山吕梁山风景区有一处历史古迹——吕梁洪,古庙遗址上的《疏凿吕梁洪记》碑至今仍完好保存着。碑是明嘉靖二十三年()所立,由吏部侍郎、国子监祭酒徐阶撰文,刑部侍郎、河道总督韩邦奇篆额,著名书法家文徵明74岁时书丹,文字与书法俱佳,故号“三绝碑”。该碑在没封闭管理前,张文一也到山上将碑文全部拓了下来。他还对碑文进行了考证,撰写论文发表在《书法导报》上,受到大家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ngshanzx.com/tsqwh/153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