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铜山让非遗走进群众拥抱市场

铜山区文联开展“墨宝话家风、书法传文明”移风易俗专题书法活动。铜山区委宣传部供图“看到这个饽饽,好像回到了童年,勾起浓浓的乡愁记忆。”夜幕降临,在徐州市铜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非遗展示区,铜山花饽饽非遗传承人刘岩岩动作不停,搓、捏、剪,一个个手法让人惊叹不已,面前简单的面团最终变成了五颜六色、造型各异的花饽饽。现场观摩的小朋友袁瑶瑶说:“简直像在看演出,中国传统文化太酷炫了!”日前,江苏公示了第五批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铜山的丁丁腔、李氏中医诊疗法、侯氏毛笔三项入围。至此,铜山拥有省级非遗达7项,市级非遗达22项,区级非遗达项。近年来,铜山区通过非遗进社区、进校园、进景区,非遗产品产业化发展等系列举措,让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技艺断推陈出新。“我们的金丝馓子已经销往全国各地,北京十大商超,有一半在卖我们的产品。”铜山张家金丝馓子非遗传承人张家生说,从老一辈挑着条框、自行车带着篓子走村串巷沿街叫卖,到第四代的张家生开办馓子工厂进行标准化生产,这项传统技艺走过一百多年历程,如今越发具有生命力。“公司现有3家工厂,多员工,去年销售额达三千万元,现在公司正积极办理出口许可,让徐州金丝馓子尽快走向世界。”和张家生一样,刘集镇的“80后”刘楠是徐州桂花蜜三刀等传统糕点制作的非遗传承人,目前已经开了15家连锁店。据悉,近年来,铜山区注重非遗产品的产业化发展,余项省市区级非遗项目中的20多种饮食类传统技艺都在产业化上进行了探索发展,形成了张家金丝馓子、胖王爷糕点、樊家扦子、高皇羊肉汤等一批知名品牌。“目前,铜山非遗产品年销售额已达近亿元,为非遗的进一步传承发展打下坚实物质基础。”铜山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蔡晟说。现在,丁丁腔传承人孙倩每周都要到利国镇中小学组建的丁丁腔兴趣小组现场指导教学。年开始,她就有意让丁丁腔走进校园,还应邀到徐州工程学院、徐州机电学校等学校进行义务宣讲,宣传普及丁丁腔艺术知识。“现在仅利国镇就有四五十名学生可以登台演出丁丁腔了。”孙倩说,孩子们一穿上戏服,唱、念、做、打精气神全来了,他们是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最大希望。铜山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张彩玲介绍说,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要“从娃娃抓起”,铜山区注重搞好传承人教育培训,专门制定传承人考核评定标准,对传承人进行考核,把带徒传艺作为硬性指标,促进技艺传承。“这些年我们公司培训出的金丝馓子制作人员就有多人,他们大多是年轻人,有的学到技术后自主创业,其中建厂的已有4个,为金丝馓子的传承发展打下坚实人才基础。”张家生说。(杨维琼尚庆迎李晨)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ngshanzx.com/tsqwh/147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