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田
年正月十五元宵节,马庄第31届元宵灯会。广场上彩灯高悬,花团锦簇、欢歌笑语喜洋洋,火树银花不夜天。赶来观赏元霄灯会的可谓人山人海。元霄灯会表演项目有舞狮,舞龙,跑驴,旱船,花轿,声乐,舞蹈,健身操等。老书记孟庆喜也登台高歌一曲拿手好戏电影《咱们的牛佰岁》插曲《双脚踏上幸福路》。人们在广场十几米高的神农氏雕像下载歌载舞,不仅是传承祈求太平盛世的传统文化,更是赞美改革开放的肺腑之声。民俗表演是元霄灯会的重头戏,总指挥是从徐矿请来的“民俗大腕”王克田,他颇有大将风度,用精湛的鼓点艺术指挥着全场舞龙、舞狮、旱船、跑驴等作精彩表演,还亲自下场表演一段幽默俏皮的旱船舞。一民俗文艺表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意在驱邪避害、祈求祥瑞。主要表演形式有舞龙、舞狮、旱船、花轿、跑驴、威风锣鼓、花灯会、猜灯谜、放烟火、踩高跷等。唐朝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金桥铁索开,暗尘随马去,流萤逐人来。”正是元宵节民俗艺术表演的生动写照。
王克田,年出生,徐州铜山大彭镇人,年入伍,年复员分到夹河煤矿当教师,还担任夹河矿文艺宣传队队长,是个会编,会导、会演、多才多艺、经验丰富的“万金油”,也是个十分敬业的老戏骨。
年冬天下大雪,他父亲病故,正在家披麻戴孝料理丧事。矿上派人找到他家,说矿上的万吨高产获得成功,当天晚上以演出的形式向矿务局报喜,王克田是宣传队队长,又是这台节目的导演,矿上想请他回去一趟。王克田此时如果拒绝回矿,任何人都没有指责他的理由。他说服了家人,含泪在老父亲遗体前磕了三个响头,脱下身上的孝袍,摘下头上的孝帽,解下腰间的麻绳,说:“咱回矿。”当时漫天大雪路不通车不通,只好在大雪中沿着铁道线步行20多里路赶到矿上参加演出。为了不影响第二天出殡,演出结束后又连夜往家中赶,折腾一夜,到家时天已快亮。一进家门,急忙穿上孝袍、戴上孝帽、束上麻绳,进入孝子的角色。
七十年代,矿宣传队上演全场京剧《沙家浜》,他既是导演,又是乐队鼓师,为演好第八场《奔袭》,队里没有练功的地毯,他就带着队员到河边沙滩上去练习翻跟头。八十年代,矿宣传队上演《长征组歌》,他是导演,一百多位演员身穿红军服、头戴红军帽,把《长征组歌》从《告别》到《大会师》10个部分唱得威武雄壮、气势磅礴,在徐矿百里煤田首屈一指。九十年代,矿宣传队上演教育职工树立大局观念的小品《理解》,他是集编剧、导演,演员于一身,局党委副书记师为杰看完戏表扬他说,你们演的这个小品比我们做报告的教育效果都好。进入21世纪,由他创作、导演、表演的小品有宣传安全生产的《难忘的生日》、歌颂社会新风尚的《考验》、关心老年人婚姻《三子争爹》,弘扬社会和谐的《团圆》,在局、矿文艺汇演中都获了奖。他有个习惯,除去女子舞蹈、女声独唱,凡是他创作或导演的节目他都要亲自上,哪怕是龙套。早年矿上排演京剧《沙家浜》,他这个导演还在剧中扮演了反面角色刁小三儿,“抢东西,我还抢人呐!”,刁小三儿的这句台词到现在他记得。小品《三子争爹》在年徐矿春晚上演,他在剧中扮演爹,演到伤心处泪水直流。专业演员也不过如此。
王克田(后)七十年代在夹河矿宣传队表演节目王克田(后右1)七十年代与夹河矿宣传队队员合影
王克田(右1)七十年在夹河矿宣传队表演节目
王克田(前排左1)七十年代与夹河矿宣传队合影
王克田(右2)在表演小品《三子争爹》
王克田(左2)在表演小品《考验》
二相比之下,王克田最擅长的还是民俗表演艺术。年,夹河矿领导让他带队去睢宁县杂技团学习,把舞龙舞狮民俗表演引进夹河矿。走梅花桩是舞狮高难度动作之一,他不慎从有1.7米高的梅花桩上摔了下来,嘴唇磕在梅花桩上,满嘴的鲜血染红了狮子皮,门牙被被撞松动了,可他擦擦嘴上的血,爬上了梅花桩继续练,连睢宁杂技团的老师们都为之感动。凭借悟性和顽强,他将舞龙舞狮全套动作带回夹河矿。年的一天下午,夹河矿工业广场。已化好妆的王克田又激动又紧张,由他精心训练、导演的夹河矿首场民俗表演就要开场了。广场主席台上领导已入席就座,成千名观众热情地翘首以待。演出开始了,首先出场是威风锣鼓。夹河矿威风锣鼓队有60人左右,配有两个直径1.8米、四人同时击打的欢庆锣鼓、四个花坛鼓、一个白堂鼓、10面锣、10面中镲、10面小镲,10面二锣,阵容壮观。王克田击打堂鼓指挥,鼓点有急急风、凤点头,扑灯蛾、花鼓灯等,鼓声震天、甚是壮观。威风锣鼓结束,接下来是舞龙。两条金龙跟着绣球做各种穿插、龙摆尾、龙枪宝珠等动作,左耸右伏、蜿蜒翻腾,九曲十回,煞是好看。舞龙刚罢,舞狮登场。舞狮由两人合作装扮成狮子的样子,一人狮头、一人狮尾,在锣鼓伴奏下做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象征威勇和吉祥。这场舞狮组合由胡永光和韩翠兰扮演手持绣球的童男、童女,王克田和刘欣一组,王克田狮子头,刘欣狮子尾;马忠立和张友邦一组,马忠立狮子头,张友邦狮子尾。他们配合默契,随着锣鼓高低快慢的节奏,做着扑、跌、翻、滚、跳跃、挠痒等动作,与童男童女相逗成趣,时而勇猛、时而憨态,最惊险的是狮子走梅花桩和滚球过压板,扣人心弦、一次成功。随着锣鼓点,演员突然掀开狮头、狮尾亮相,只见王克田、刘欣、马中立、张友邦四人虽是面带微笑,却是大汗淋漓,张口喘气。观众掌声雷动。接下来还有模拟水中行船的民间舞蹈旱船、姑娘船中坐,老翁用舞蹈动作在一旁做撑船状。跑驴表现一对农村夫妇在回娘家路上的经过,诙谐风趣。这样的民俗表演很适合煤矿职工家属当时的审美习惯,就像过大年一样,看的舒坦,看得喜庆,看得过瘾。领导表扬、矿工夸赞。表演圆满成功,王克田高兴得连妆也顾不得卸,就吆三喝四地喊伙计们去食堂,要弄二两庆贺一番。在这之后,民俗表演成了夹河矿职工文化生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王克田和夹河民俗表演队名气也越来越大,徐矿各单位逢年过节或重大庆典,都邀请夹河矿民俗表演队前去助兴,王克田四处奔忙、乐此不疲。在机械厂表演狮子舞时,左小腿被梅花桩划破一个五寸多长的口子,血流如注,他咬牙坚持到演出结束,在后台脱下狮子皮发现,顺着腿流进鞋里血已凝固如胶,鞋都脱不下来了……他还应邀去张集矿,权台矿,庞庄矿,旗山矿,韩桥矿,新河矿,大黄山矿,机械厂等单位帮助组建舞狮舞龙表演队,培养了一批民俗表演骨干。年5月10日,徐州矿务局首届职工体育运动会在徐州体育场举行。开幕式第一个节目就是民俗表演,这是徐矿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民俗表演大亮相、大检阅,从全局各单位调来20条龙、只狮子,随着总指挥王克田的锣鼓点,上翻腾下、左右跳跃、气势磅礴、场面壮观、气氛热烈,把职工运动会的喜庆、矿工豪放的情怀,国有企业的气派,都展示得淋漓至尽,观众看得眼花缭乱、掌声不断。当时如有无人机从空中拍下这个全景,该是多么难得的历史画面。这20龙、只狮子在向人们昭示:在市场经济社会中,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竞争的最高形态,只有懂得正确认识经济与文化的辩证关系,利用文化的力量来推进企业发展,才是全面的企业发展观。徐矿首届运动会一炮打响,接下来义安矿艺术节、夹河矿艺术节、徐工集团首届艺术节、煤炭部乌金杯体育运动会、江苏省技校运动会、江苏省第六届农民运动会、铜山县第五届运动会、第二届徐矿职工运动会、权台矿建矿60年庆典、徐煤建矿周年庆典等,都有夹河矿民俗表演队精彩的呈现,都有王克田忙碌的身影。夹河矿民俗表演队表演舞狮梅花桩王克田率队在徐矿煤海大剧院表演王克田率队在徐矿煤海大剧院表演王克田(右)在权台煤矿表演
王克田(中)在训练锣鼓打击乐
王克田(前右)在表演跑驴
三年,王克田退休了,离开了他工作了35年的夹河煤矿,离开了夹河矿民俗表演队。他想,民俗表演艺术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能从汉代流传至今近两千年经久不衰,说明老百姓喜爱它、需要它。现在全国高校每年艺术类毕业生有20多万人,但学的都是电影、电视、戏剧、音乐、曲艺、美术、书法、摄影等“阳春白雪”,系统学习“下里巴人”民俗表演的还没听说过,都是民间团体、民间艺人通过口传身授的方式普及推广民俗表演艺术。自己既然有这方面的一技之长,应该为民俗表演技艺的传承发展做贡献。他曾帮助十几个矿厂组建、培训民俗表演队的丰富经验,信心十足。在年徐州电视台春晚上,王克田结识了徐州市马庄村的老书记孟庆喜。马庄村是闻名遐迩的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单位、全国小康建设示范单位,老书记孟庆喜也是大名鼎鼎的传奇人物。他与王克田见面后,一眼就看出当过兵、干过煤矿、有一身民俗表演绝活的王克田是个可用之才。他对王克田说:“王老师,你留下吧,从现在开始你就是我们马庄的村民,帮助马庄组建一个民俗艺术团。”王克田一听,高兴得连连点头说:“管!管!。”从此,马庄村正式建立了民俗艺术团,由王克田担任“总教头”,与马庄村结下了18年的民俗情缘。在王克田的精心培训下,马庄民俗艺术团学会了威风锣鼓、舞龙、舞狮、旱船、跑驴、高跷等民俗表演“一条龙全活”,成为马庄文化建设的一张名片。马庄村每年大年初一都有升国旗仪式,老书记孟庆喜每年大年初一都派车去大彭镇把王克田接来,负责升旗仪式之后的文艺节目和民俗表演。年大年三十,王克田不忍心让司机年初一起大早来回跑,下午提前赶到马庄。新春佳节是千家万户团圆的日子,在外的人们都往家奔,而王克田却从家往外跑。晚上,他一人在马庄招待所里看电视,没想到有人敲门,老书记孟庆喜带着家人和饺子来陪王克田过年三十了。王克田吃着饺子、喝着酒、流着泪,感谢仁义心肠的老书记对自己的关心,孟庆喜吃着饺子、喝着酒、流着泪,被王克田为马庄、舍自家的精神所感动。南京国际梅花节主办方慕名邀请马庄民俗艺术团前去表演。主办方事先通知的表演场地40x60米的长方形,王克田按此为艺术团设计的排练方案,可在临去南京的前一天,主办方突然通知表演场地改为x2米的狭长地形,艺术团幸幸苦苦的排练成果白费了。经验丰富的王克田连夜调整编排方案,带着艺术团连夜重新排练。天亮了,他们也登车出发了,为南京国际梅花节的国内外观众呈现上一场完美的民俗表演。当人们赞扬马庄人的表演很精彩时,他们说:“是王克田老师教的。”几十个新闻媒体的记者长枪短炮围着王克田采访,他从容不迫、侃侃而谈,出尽风头。声名远播的马庄民俗艺术团先后还参加了中国东西部交易会,南水北调开工仪式,青岛啤酒节,汉刘邦文化节,中国粮王丰收节的现场表演,还参加了央视文艺频道、农村频道、江苏卫视多次大型节目的录制,不仅享誉大江南北,还去过日本、澳大利亚大、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演出,展示中国农民的风采,用网络语言说,牛得不要不要的。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徐州调研时来到马庄村,看到马庄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村民精神风貌好,高兴地说,“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这里看到了实实在在的落实和弘扬。”马庄村能得到总书记点赞,说起来也有王克田的一份贡献。
王克田在指挥马庄民俗艺术团表演王克田(左)在马庄表演旱船
年马庄村第34届元霄灯会现场
年马庄村第34届元霄灯会现场
年马庄村第34届元霄灯会现场
年马庄村第34届元霄灯会现场
年马庄村第34届元霄灯会民俗表演现场
年马庄村第34届元霄灯会现场
王克田(左)参加央视《乡约》栏目组的拍摄
王克田(中)接受央视《乡约》栏目主持人肖东坡(右)的采访
四年的一天,徐州铜山区大彭镇文化站站长杜虹影来马庄参观考察。大彭镇是中国烹饪鼻祖彭祖(篯铿)的出生地,彭祖文化研究的溯源地,也是彭氏华人宗族祭祀地,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杜虹影在马庄民俗艺术团与王克田交谈时,得知他也是大彭镇人,便笑着说:“王老师,你也得为自己的家乡做贡献啊”。王克田一听此言马上说:“义不容辞、义不容辞!”杜虹影虽然是个年轻的女同志,但工作能力很强,很快就在大彭镇组建了一支人的民俗艺术团,并告诉大家从马庄请来的老师是咱大彭镇人。老百姓群情振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算下来大彭民俗艺术团购置威风锣鼓、狮龙等道具约需两三万元,但没有资金来源。艺术团刚组建,八字还没一撇,杜虹影也不好意思向领导张口申请这笔经费。为难之际,王克田用自己的信誉作担保,到市里乐器店赊欠。当装满锣鼓、道具的卡车开进镇时,艺术团男女老少喜气洋洋地忙着卸车,又是抬又是架,比自己家里买了新家具还兴奋。王克田教乡亲们舞狮,舞龙,锣鼓,安塞腰鼓,旱船,跑驴时,一个一个动作讲解,一个一个动作示范,身上的衣服被汗水湿得像水泼的一样紧贴身上。与此同时,王克田也被乡亲们渴求文化生活的强烈愿望所感动,大彭民俗艺术团规模很大,有人,其中只有10名男同志,其余都是带孩子,操持家务,打工做生意的女同志,平均年龄55岁,民俗表演基础是零,但无论三十八九度的夏天,还是零下十几度的冬天,她们都准时放下手中的一切,顶着烈日、冒着寒风赶来参加排练,有的家住二十多里之外也是如此。舞龙舞狮运动量很大,用她们自己的话说是个力气活儿,一场练下来都是大汗淋漓、腿疼胳膊酸,仍嘻嘻哈哈,劲头十足。艺术团有时经费周转不过来,她们都爽快地慷慨解囊集资解决。为什么会这样?她们参与民俗表演不仅促进了乡镇文化建设,同时自己的生活融进了文化元素,陶冶了情操、愉悦了身心,觉得年轻了许多,健康了许多,觉得活着更有意义了,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老师教得好,学员学得好,大彭民俗艺术团建团两年来,从起步到发展再到成熟,先后参加了国际马拉松开幕式、白集杏花节、丰县葡萄节、铜山区运动会、淮海经济区武术大赛开幕、彭祖大文化开幕式、徐卅市才艺大赛的表演,还多次组织民俗文化送戏下乡,所到之处受到老百姓的高度评价。年9月,铜山区运动会在铜山新区郑集新校区举行,开幕式入场仪式后,接下来是文艺表演,大彭镇的《大彭锣鼓》是开场节目,位演员身穿红衣白裤精神抖擞走进场内,4面1.5米直径大鼓,20面圆盘鼓,还有大锣,二锣,小钗,中钗,大顶钹,场面宏大。位表演者在王克田的鼓点指挥下,鼓声齐鸣,撼人心魄。她们击打的鼓点是王克田独创并做了配器处理,有一种节奏变化的美,时而威武震天,时而珠落玉盘,像乐曲那样耐人品评,再加上镲、锣演员随着鼓点的节奏不断变化着队形,欣赏性很强。出席运动会的领导和观众对大彭镇高水准的表演,报以热烈的掌声和点赞叫好。此时,坐在观礼台上的大彭镇镇长陈奇同志也很高兴,一是看到大彭镇民俗艺术团的精彩表演为大彭镇争光添彩赢得的了荣誉,二是从民俗艺术团员的精神面貌看到了大彭镇在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取得的可喜成果。也在现场的大彭镇文化站站长杜虹影更为激动,民俗艺术团精彩表现让她觉得,自己这两年为艺术团从组建到发展付出的辛劳再多,都值了。大彭民俗艺术团好事连连。不仅惊艳铜山区运动会,又在淮海经济区狮王争霸获得金奖!这回,王克田是以大彭镇人的身份自豪地登上领奖台。现在,徐州的民俗表演是“东有马庄、西有大彭”,影响都很大。当然,人们也都知道,东边的马庄、西边的大彭,这两家民俗艺术团的“总教头”都是王克田。王克田在训练大彭镇民俗艺术团
王克田在训练大彭镇民俗艺术团
《大彭锣鼓》表演现场
大彭镇民俗艺术团舞龙演员
大彭镇民俗艺术团表演舞龙
大彭镇民俗艺术团表演舞龙
大彭镇民俗艺术团舞狮演员
大彭镇民俗艺术团表演舞狮
大彭镇民俗艺术团表演旱船
大彭镇民俗艺术团表演跑驴
大彭镇民俗艺术团送戏下乡
大彭镇文化站站长杜虹影
五王克田对民俗表演艺术的贡献,不仅在煤矿、在农村,还在军营。全军上下按照习主席“打造强军文化”的号令,大力发展军营特色文化,广泛发动官兵参与威风锣鼓队、腰鼓队、舞龙舞狮队等广场文化活动,营造丰富多彩的军营生活氛围,构建充满激情的军营特色文化,鼓舞军心士气,,陶冶官兵情操.,促进部队的全面建设。军人的舞龙舞狮与老百姓的舞龙舞狮相比较,两者有着同样的喜庆和欢乐,但军人的舞龙舞狮更刚烈更勇猛,蕴含着军人敢打必胜、一往无前的铁血精神。正是这种效果,使舞龙舞狮成为全军上下普遍存在的军营文化现象。王克田是个退伍军人,年入伍,因有文艺表演才能,常年被抽调到军文艺演出队,去军舰、海岛、机场、军营演出。年5月23日,他正和徐矿的独唱演员周广杰等几个朋友小聚,周广杰无意中看到当天的《彭城晚报》上有一则驻徐的空军后勤学院招聘民俗表演教练的广告,忙对王克田说:“你可以去试试。”王克田一看是部队在招聘,马上说:“我得去”。空军后勤学院首长不仅对王克田的艺术水平很满意,更满意的是王克田是一个有6年军龄的文艺兵,而且是年的老兵,信得过。如此,王克田再次走进阔别了35年的军营,似乎又回到当年,这里的一切他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走路都挺直腰板,保持军人的气质和身姿。部队就是部队,一声令下,战士们生龙活虎、热情高涨,在王克田的带领下刻苦练习,结果空军后勤学院这支百人威风锣鼓队,在全空军广场文化调演中荣获一等奖。空后威风锣鼓的优异成绩引起了其他驻徐部队首长们的注意,当得知是一个叫王克田的老兵教的,立马有样学样。驻徐州泰山营房某部先找到王克田,训练出12条舞龙,40只舞狮。接下来为驻徐空军某部培训出人的威风锣鼓,再接着为驻徐高炮某部训练了百人锣鼓。王克田在军中的名声越传越远,先后应邀去了驻南京炮兵某部、驻淮安炮兵某部、驻合肥炮兵某部、驻新沂特战某部、北京空军后勤、驻长春空军某部、驻沈阳空军某部、,驻徐装甲某部等单位,训练的内容有百人威风锣鼓、舞龙舞狮、安塞腰鼓等,共计为部队培训民俗表演骨干0余人。每次演出取得成功,官兵都是一片欢腾,首长和战士们都要跟王克田合影留念。王克田六七十岁了,又是年的兵,部队官兵都亲切地称呼他“老爷子”,驻长春部队政委还请他这个老兵给战士们作报告,谈谈一个老兵的从军体会。有的战士跑到招待所与他聊天,一直聊到熄灯号响起。年6月26日的《徐州日报》第四版刊登了题为《锣鼓敲响军民和谐曲》的文章,表扬王克田为部队军营文化建设做出的贡献。年8月,王克田因腰脊椎压迫神经动了手术,术后第四天,北京某部有一场为中央军委领导演出的重要任务,需要他去指导。他要求岀院。医生说:“你必须卧床康复,如果过早活动造成神经错位,有终身坐轮椅的可能,你如果坚持出院,必须在岀院证明书上签字后果自负。”王克田想,“若有战,召必回”,这是退伍军人的最高境界,是对祖国的承诺誓言,虽说军营文化建设不是战争行为,但只要是部队的召唤,不管有多大的困难,也要体现自己这个退伍老兵“召必回”的情怀。他没听医生的劝阻,在出院证明上签字,登上了北上的列车。到了北京部队后,腰部疼痛,从招待所到排练场地只有一百多米,他要歇息两次才走到,为保护腰部,他坐在椅子上指挥排练,终于圆满完成了这场为中央军委首长演出的重要任务。年,他儿子患肝癌,医院已下了病危通知书,此时淮安驻军某部举办庆祝八一建军节文艺晚会,请他去训练民俗表演队。他心里非常矛盾,一边是患绝症的儿子,一边是部队的演出任务,结果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素质,让这位老兵选择了去部队。到了部队,与首长只字未提儿子的病情。任务完成后部队首长让他在部队休息几天再回徐州,他急着要走,首长再三挽留,他才含泪说出儿子已下病危通知书的实情。部队首长紧紧握着这位老兵的手,感动得也流下热泪,以个人的名义送上慰问金,发动民俗表演队的官兵捐款。王克田是早上8点多的火车,部队首长6点多钟就赶到招待所给他送行。他回到徐州,儿子已去世了,连最后一眼也没能看上,愧对儿子是他这辈子内心挥之不去的痛。北京部队首长知道这个情况后,专门赶到徐州向王克田表示慰问,把王克田感动得热泪盈眶。70岁的老兵王克田18岁的新兵王克田
沈阳驻军某部民俗表演现场
王克田与驻徐装甲某部官兵合影
王克田(中)与徐州消防支队官兵合影
王克田在徐州驻军某部训练士兵
王克田(左3)与北京空军某部首长合影
王克田与长春驻军某部官兵合影
王克田与南京驻军某部官兵合影
六年8月,徐矿举办纪念开采周年《永葆青春》大型文艺演出,其中有一个情景剧需要两分多钟的民俗表演场面。总导演沙凡请王克田出面请来马庄民俗表演队承担此项任务。只见两条玉龙、四只金狮、两个旱船、两个蚌仙、两头毛驴同时涌上舞台,在灯光、LSD大屏的配合下,随着王克田的京鼓指挥,各展绝活、五彩缤纷、火爆异常、表演效果完全达到预定的设计要求。为感谢王克田沙凡请他吃饭。他很兴奋,喝到二八盅时感慨地说:“别看我在场上风光无限,在场下则有些郁闷纠结。”沙凡不解,问道:“为什么这么说?”他说:“我这个人啊,当过兵、当过工人,在文艺舞台上摸爬滚打三十多年,演出获奖证书装满一抽屉,可直到退休,连个党也没有入上,惭愧、惭愧啊!”说来话长。上世纪60年代,王克田在青岛海军部队担任电台报务员,写了好几份入党申请书,可上级老是抽调他去文艺演出队,他一走就是半年,工作就得由电台台长顶上去干。他回到电台,台长都不想理他。没等他把台长哄高兴了,抽调命令又下来了,他又得走。因此,“种了人家的田,荒了自己的地”的王克田,入党问题在部队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年复员分配到夹河矿校当老师,同时又是矿宣传队队长。他正上着课,校长苦着脸走进教室说:“矿党委来电话了,又抽你去矿文艺演出队,你赶快去报到,要不然领导又要批评我了。”说完从王克田手中接过讲义,替他把这堂课讲完。王克田这一走,学校排好的课表就打乱了,其他教师都要跟着调整,你能怨校长生气吗?因此,经常“打乱教学秩序”的王克田上哪儿入党去?王克田端着酒杯对沙凡说:“咱们是多年的朋友了,不瞒你说,虽然入不上党、提不了干,心里不舒坦,但咱就这点文艺特长,要不展示出来,那我这辈子活得还有啥意思?那不枉来人世一趟,白活一辈子了吗?”沙凡说:“像你这样的情况,在业余文艺骨干群体中并不少见,不少文艺骨干到了一定年龄,就金盆洗手退出舞台安心工作、随之入党提干改变了人生轨迹。而你是活到老演到老,金盆端到你面前,你也不愿意洗啊。不过话说回来,不是党员,不是干部,并不影响你实现老文艺的人生价值。”王克田哈哈大笑说:“这倒也是啊,我退休好多年了,你还想着找我来演出,说明徐矿没有忘记我!我为部队训练的民俗表演队获了大奖,部队首长让战士扛着半片子猪肉外加一麻袋大米送到我家表示感谢,我笑得嘴都合不拢。我是见到猪肉大米而笑的吗?不是!是觉得自己的特长能为部队的军营文化建设出点力,我这个老兵的价值得到体现,越想心里越恣儿,我才笑的啊!”王克田以坦然的心态面对生活,活得潇洒、活得自在。尤其在退休之后,只要煤矿、农村、部队、政府有民俗表演需要他,拎起小包就出发。闲暇之时,就侍弄自家的果园。开花季节,满园粉的是桃花、白的是杏花,散发出沁人肺腑的清香,漂亮极了。成熟季节,硕果累累挂满枝头,煞是喜人。此时,他常邀请包括夹河矿宣传队的老同志刘秀林、胡永光、马中立在内的亲朋好友来园中野餐,有鱼有肉客人不太吃,点着要吃南瓜花、蒸菜、盐豆子、新鲜果蔬等农村特色。他还准备好纸箱,让人们自己摘香桃、摘黄杏,满载而归。这样的生活真令人羡慕。桃花杏花王克田虽然已经76岁了,但他的精神状态告诉人们,他的民俗表演之路还很长,用徐州话说:还有的干呢。
年3月写于北京泰华滨河苑
作者简介:
沙凡,研究馆员、报告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在徐矿工作40年期间,曾任中国煤矿记协副主席、中国煤矿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企业报协会副主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企业电视分会会长。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