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范海杰通讯员杨梅花王文睿
无论是剑拔弩张的群体性纠纷,还是鸡毛蒜皮的邻里矛盾,或者是斤斤计较的商事案件,他总能依据法理,讲清事理,公正了断。
他,就是徐州市铜山区三堡人民法庭庭长周提海。
法院工作17年,周提海先后在大庙法庭、张集法庭担任书记员、审判员、副庭长、庭长,每天面对各种各样的纠纷和形形色色的当事人。受命担任三堡法庭庭长后,周提海深知肩上担子的沉重。辖区城乡结合案件类型复杂多样,不仅要重现三堡法庭辉煌,更要承担为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提供司法保障的使命。他把责任看作挑战,把压力看作体现法官意义和展示人生价值的平台。
针对转型时期劳资纠纷增多的特点,三堡法庭设立了劳动争议专业合议庭,集中管辖铜山所有的劳动争议案件。成立以来,合议庭组织召开劳动争议案件发布会,分析劳动争议纠纷案件特点、成因以及化解对策,并发布6起劳动争议典型案例,为劳动者依法维权提供指引和参考,为辖区企业规范用工、减少纠纷提供咨询和帮助。
某工程机械公司是辖区一家知名大型企业,但随着制造业低迷,渐渐陷入了经营困境。年该厂负责人弃厂逃债,杳无音信。自此工厂停产、债主盈门,近名工人讨薪无果,纷纷到法院提起诉讼。
面对这样一件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拖欠劳动报酬群体性案件,周提海和劳动争议合议庭的陈琪等法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了解案情,做好事前疏导,在安抚好职工情绪的基础上,指导依法收集提供证据,引导依法维权,最大限度地将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法官们还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协商、调解等非诉讼方式及时快速地解决劳资纠纷,既节约了司法资源,也缩短了纠纷处理时间。经过努力,个讨薪案件快速办结,一审生效,工人们被拖欠的工资、社保和应获的经济补偿金,通过执行程序公开拍卖公司机械设备得以实现。
年,三堡法庭先后审理了11起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80%以上调解结案,有力维护了社会安定和区域经济发展。
曾有人向周提海请教长期坚守在基层的秘诀,他笑了笑,把自己基层审判工作的体会归纳为三个“住”字:“耐得住”,农村当事人法律知识缺乏,需要法官有高度的热情和极大的耐心,从他们的只言片语甚至毫无逻辑的叙述中找准事实真相,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其答疑释惑;“忍得住”,工作模式单一、生活环境单调,法庭的客观现实短期内难以改变,自己能改变的,是工作方法和良好的心态;“守得住”,工作平淡,但绝不能平庸,既要守得住阵地,更要守得住清正廉洁的底线。
年至年期间,周提海审理各类案件余件,办案数量在全院名列前茅,调撤率超过70%,且无一错案。他总结的“民事调解五法”在全市法院巡回宣讲,个人先后被评为全市优秀青年法官、全省优秀法官,省高院记个人二等功,当选“徐州市十佳法官”。周提海常说,在法庭工作,面对不断前来“问计”的群众,耐心听他们的故事,得到他们的认可,办案受到信任,这是一种用金钱无法买到的幸福。在审判事业中,他不断追求人生价值的升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