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山西万荣后土祠当秋风由此吹起,众多皇

北京比较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tslf/

秋风起兮白云飞,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

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

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

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输12

这首慷慨悲凉的辞,

正是著名的汉武帝所作的《秋风辞》。

写这首辞的时候,

汉武帝正在今天的万荣境内祭祀后土。

汉武帝当时所到之处,

现今留有一处古建筑群,

这就是后土祠。

后土祠中的最精华的建筑,

当属秋风楼。

▲万荣后土祠秋风楼牛力绘制

中国有古代四大名楼之说,

即鹳雀楼、岳阳楼、黄鹤楼及滕王阁。

不知是恰好还是评选者有意,

每座楼都有一篇漂亮的诗赋文章相应。

可是如果你登临秋风楼,

了解一下它的由来,

再读一读《秋风辞》,

会发现与四大名楼相比,

秋风楼有过之而无不及。

后土祠,

坐落在万荣县宝鼎乡庙前村北的高崖上,

距县城40余公里。

这一带历史上称之为“汾阴脽”,

东周时属魏,亦称“魏脽”。

秦惠王伐魏,“渡河取汾阴”就在此处。

这里,也是汾河和黄河的汇合处。

坐北面南的后土祠东西宽.21米,

南北长.81米,占地面积平方米。

祠内现存建筑有山门、井台、献殿、

香亭正殿、东西五虎配殿、秋风楼等,

建筑宏伟,结构精巧,

清乾隆十九年(年)编修的《蒲州府志》

称其为“海内祠庙之冠”。

其正殿琉璃饰件,

光彩夺目,极为珍贵。

各建筑物上的悬雕玲珑剔透栩栩如生。

山门与井台,

组成国内罕见的“品”字戏台,

对研究中国古代舞台形制提供了重要例证,

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秋风楼,

是后土祠内的压轴之作,

也是闻名遐迩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秋风楼东依峨嵋岭,

西隔黄河,

与陕西省韩城市太史公司马迁祠相对,

托地傍水,居高临险,

正所谓“千寻嵋岭演天亘,一曲黄河卷地来”。

该楼位于后土祠正殿后,

因楼上藏汉武帝《秋风辞》碑而得名。

因为后土祠多次毁坏重建,

秋风楼最早出现在何时已经无法考证,

但是,最晚明代时即有记录。

目前留存的秋风楼,为清代同治年间建筑,

也有研究者认为该楼有明代风格,属清代迁建。

▲秋风楼

秋风楼身高达32.6米,主体为三层楼, 

面阔五间,四周围廊,十字歇山顶,

一二两层四面各凸出龟须座一间,

上筑瓦顶,山花向前;

二三层廊下置斗拱或平座,

全楼斗拱密布,造型美观大方。

下部筑以高大的台基,南北穿通,

周围砖砌花栏,

楼身比例适度,檐下斗拱简洁,

结构精美古朴,形制壮丽劲秀。

楼内二、三层内各藏汉武帝《秋风辞》碑一块。

三层的一块碑高0.58米,宽0.73米,

行草阳刻,笔画凝重,体态端庄。

此碑系元至元八年(年)所建,

现已破裂,缺左上角,

用木架镶嵌竖于楼内;

二层的一块碑高0.82米,长1.87米,

篆体阴刻,嵌在楼内北壁上,

碑体完整,系清同治十三年(年)八月立。

因为建筑群整体本来就位于高台之上,

高大雄伟的秋风楼极便于望远,

楼身东西两向各雕横匾一块,

东曰“瞻鲁”,西为“望秦”。

▲秋风辞碑刻

秋风楼两侧下方都有精雕的吊柱,共有28根。

当地居民对此津津乐道,

说这28根柱子代表汉武帝的云台28将;

上层是十字歇山顶,共有36个挑角,

象征隋末瓦岗寨36兄弟;

每个玻璃挑角上都装有彩色琉璃武将形象,

共个,“据说象征梁山一百单八将”。

后土祠和秋风楼,

深刻地打上了历代帝王的印记。

打粮食、生孩子,

在农耕社会是人类最重要的活动,

人们对大自然的敬重崇拜不言而喻,

一直到清朝,

皇帝都要年年亲自斋戒沐浴后,

虔诚祷告天地,

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中国的古代社会很长很长,

而天子祭地的仪式,

从明代开始才改在北京天坛举行,

在此之前,

无论秦皇汉武,还是唐宗宋祖,

再牛的帝王,都需要舟车转换,

巴巴地到山西的万荣来。

具体的地点,

就是万荣境内汾河和黄河交汇处的这处汾阴脽。

这是一处长形的高地,

不算太广阔却绝对够肥沃,

也有人说,这里的地形和女性的臀部近似,

所以名为“脽”。

传说中,女娲就是在这里,

取黄河合着汾河的水,

用汾阴脽的土,来抟土造人的。

黄帝是中华民族公认的祖先,

但是黄帝的祖先是谁呢?

在今天的万荣,可供研究的遗迹首推后土祠。

据说黄帝待天下平定后,

感激皇天后土以及祖宗先人对他的眷顾,

专程来到汾阴扫地设坛祭祀,

祭谁呢?后土以及祖先女娲氏。

女娲自此也就成为先民供奉的土地最高之神、

华人最远之祖兼最早的“送子娘娘”。

在有史料记载的传说中,

黄帝之后,尧、舜以及夏商周三代,

都在汾阴脽举行过祭祀活动。

到汉代,

汉文帝派遣官吏在汾阴的黄河岸边修建了后土庙,

结束了之前露天扫地设坛祭祀的传统模式,

之后随着黄河、汾河河道频繁变迁,

后土建筑群历次冲毁又不断迁移、重建。

可以说,

秋风楼就是一座被黄河逼着移动的古楼。

明代,由于黄河干流东移,

汾阴脽被河水侵蚀,

脽丘塌陷,后土祠受到威胁,

在加固保护已经不奏效的情况下,

到明万历末年,后土祠整体东移。

清顺治十二年,黄河决口,

后土祠内的建筑大部分被黄河冲毁,

只留下秋风楼和门殿。

▲夜色中的后土祠

康熙元年,黄河再次决堤,

所有建筑都淹没于黄河中,

康熙二年,

后土祠移地重建于今万荣县庙前村北。

同治六年,后土祠再次被黄河冲毁,

仅仅3年后也即年,

后土祠再次移建到了庙前村北的一处高崖上,

一直保留至今,距今已有年的历史。

▲后土祠内的鼎

文献记载,

汉武帝时的公元前年,

在黄帝所建“扫地坛”遗址附近的黄河边,

出土了一只“大鼎”,

报汉武帝后,认为这是吉祥之兆,

于是下令,改年号为“元鼎”,

并派人在得鼎处修后土祠。

由庙到祠的变化,

体现出汉武帝也在把圣母女娲

认为是自己远祖的心理。

相关神秘发现请参阅

错金鸟篆铜戈密码:晋吴楚三国的缠斗和一代妖姬艳事

汉武帝在祭祀时做了一首《宝鼎之歌》,

歌中描写了他的兴奋之情,

记述了祭祀后土圣母的宏大场面,

回顾了开疆拓土的丰功伟业,

同时也寄托了他

企盼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繁荣昌盛的希望。

▲秋风楼内扫地坛

▲“轩辕扫地之处”石碑

公元前年,

43岁的汉武帝再次在汾阴县祭祀后土。

活动仪式完成后,泛舟于汾河中流。

由众美女相伴,喝着吃着,

听着鼓乐和船工们的号子,

汉武帝心情爽极,

这时,天空中阵阵雁鸣引得他抬头四望,

只见秋风阵阵下草木黄落,

白云悠悠中鸿雁南归,

不由感慨人生美好只是太过短暂,

于是吟下了那首悲凉壮美的《秋风辞》。

史载,

汉武帝曾先后五次(也有说六次或八次)

到汾阴祭祀后土,

并在后土祠为自己建造了一座万岁宫。

据《汉书·郊祀志》载,

汉武帝元鼎四年,

汾阴祭祀逐渐形成制度,

基本每三年皇帝都要来这里举行一次仪式。

▲后土祠内的木雕精美绝伦

汉成帝初年,

丞相匡衡等人向汉成帝上奏章,

认为到汾阴祭祀后土,

要“渡大川,有风波舟楫之危”,

建议把对后土的祭祀活动改在长安北郊,

汉成帝采纳建议,

不再去汾阴祭祀后土了。

这件事在今天看来不失为一种节俭之举,

可是仅仅过了两年后,

匡衡丢了官职,同僚们议论,

这是天地对匡衡的报应,

汉成帝心里也暗怀忐忑。

更为蹊跷的是,汉成帝即位许久没有子嗣,

于是在公元前14年,

皇太后以自己的名义下了一道诏令,

恢复了至汾阴祭祀的先制。

▲石雕

▲砖雕

▲铁艺

汉以后,

唐玄宗先后三次到后土祠祭祀,

并加以扩建,

其规模壮丽,同于王居。

在后土祠中留下认祖归宗记载的,

还有宋朝第三位皇帝宋真宗,

他对后土祠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

据史料记载,

北宋时后土祠占地面积达数百亩,

各种大型建筑物20多处。

宋真宗还更进一步,

撰文并书写《汾阴二圣配飨之铭》碑,

安排把自己的伯伯宋太祖、父亲宋太宗

一同列入后土祠中,

与女娲老祖宗“配飨”,

一同祭祀。

▲《汾阴二圣配飨之铭碑》碑文

▲金代《蒲州荣河县创立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氏庙像图》碑拓本

现存庙内的明天启年间重刻的金代庙图碑上,

记载了宋代以前历朝祭祀修建的记录。

据不完全记载,从汉代至宋代,

历朝皇帝先后24次在万荣汾阴祭祀后土。

明代之前,后土祠一直是皇家庙宇。

由此,有当地研究者称,

万荣后土圣母是中华最古之祖,土地最尊之神;

后土祠不但是海内祠庙之冠,

还是北京天坛之源。

▲后土祠内供奉的后土圣母

在后土祠内,

还有一处地方比较有名,

就是张仪古道。

张仪古道横穿整个秋风楼,

原为车马官道,

可并排通过两辆大车,

战国时期魏国张仪曾经此道入秦拜相。

张仪是山西人,

他的故乡就在万荣县后土祠附近,

村名就叫张仪村。

当年他从村北出发,

到今天后土祠的位置,

自汾河和黄河交汇处的汾阴渡口过黄河,

到达今天陕西省韩城县芝川镇,

再直奔秦都咸阳,

去为秦国效力。

年,

八路军三大主力也是在此东渡黄河,

沿张仪古道穿秋风楼而过,

步行至侯马北上太行。

从8月底到9月中旬,

30多人从秋风楼张仪古道逶迤通过。

张仪古道可谓是

八路军踏入山西汇入抗战洪流的第一站。

年年底,

经过近一年的清理整修,

后土祠下的张仪古道,

在废弃60多年后再次展露原貌,

意蕴高远的秋风楼,

再添胜景,

更显古意。

▲张仪古道

喜欢山西古建?

扫码后加“古建山西”研讨群

(暗号:古建)

看山西

古建之美

图:姬朝欣席华昌后土祠官方微博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辑:方天戟南丽江End直接点击,阅读更多原创文章

霸国:霸器从来多霸气

晋阳古城┃中国庞贝城

国宝青铜盘专给俺媳妇儿造

山西珐华之色┃被默诵或呼喊

张无忌的魔教和介休之祆神楼

错金鸟篆铜戈密码┃晋吴楚的缠斗和一代妖姬之艳事嵌玉琉璃银带钩喟叹┃山河消磨多少事,世上再无魏文侯云冈石窟憾事:尊造像流失海外惟有一只佛眼回归

“大康通宝”十年悲剧:一个害死皇后的皇帝的最暗黑时刻

平陆黄河边戏剧性一幕:商代青铜大方鼎被当成金鼎肢解

北齐勇将徐显秀┃嵌蓝宝石金戒指上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倗国┃与兵马俑齐名的惊世发现晕啊!令人眩晕的山西古代琉璃被契丹秘藏年的应县木塔宝藏山西古代壁画之集萃(元.巨多图)

最早版本《金瓶梅》为何在现身山西

被少林寺托管30年的灵石资寿寺藏有什么秘密

遗憾中的幸事┃阎锡山部分故物回归山西

山西王阎锡山日记┃为政最坏是唱高调(精选)

只因一个蝴蝶结太山唐代金棺出土六年难打开

虞国:无名昏君尽黄昏

贾樟柯┃飞走的铁雁消失的河流

右玉再惊叹┃一座装满河山的粮仓

50吨!破铜烂铁里拣出3件青铜珍宝

清凉寺玉器:暴力时代闪现的文明微光

岁梦参老和尚:我做过的四个梦虎犀貘驹象牛猪兔鸟鱼┃青铜尊动物园总动员山西浑源彝器往事┃国宝的流失与最后一刻绝处逢生五台山奇迹┃塔基下金铸淳化元宝洞穿大宋帝国的奥秘西域粟特人出没┃从北魏到元山西葡萄酒就风华绝代你也许不知道的历史┃山西也是丝绸之路的一大起点明长城发现锦囊,里面装49枚北魏时期波斯银币

无不惊骇!西域大月氏人把玻璃制造术带入山西

南涅水石刻┃民间原力创造的佛陀和永生

陆箭响马到的陆浑戎和青蝇的悲歌

宋子三孔布和刺客高渐离最后一击

唐晋油画展┃又一次把悲愤引向寂静

文博探针┃这是一根自由而狂野的青藤

63号墓的秘密:一个次夫人的祖国的灭亡

南涅水石刻:民间原力创造的佛陀和永生

芮国国君的“虎妈”以及金玉奇珍为什么不在芮城在韩城

秋天如上帝般降临:那些与古代器物暗合的神秘色彩

海昏侯的昏聩:再耀眼的雁鱼灯无法照亮废黜皇帝内心

从大唐到大明:太原青年建起一个传世年的土司王朝

刖人守囿:背刻燕子的奴隶啊依然有一颗自由飞翔的心

王的复仇与驯龙者宿命│寂静鸣条岗多国青铜器聚集之谜

傅山的霜红龛:武林高手也藏书

大同火山静寂:捺向大地的指纹

羊舌上晋国:67年内战爱恨情仇

凤凰陨落山西┃顾炎武发现晋国逝晋国

韩之哀┃天下劲弩也难逃国家说亡就亡

武则天老爹墓┃地底沉陷的吨重巨碑

最后的戎狄之一:崛起清水河的战国第八雄成失落王国

最后的戎狄之二:太行铁血孤狼中山国的征服与被征服

最后的戎狄之三:一脚踏出的大墓宝库和中山国的灭亡

山西出土的三把青铜名剑之一:干将今安在,少虡何煌煌山西出土的三把青铜名剑之二:晋吴铸铜兵,火焰生冷霜

山西出土的三把青铜名剑之三:季子挂剑处,王侯尽北望

原创公号请按下面指纹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ngshanzx.com/tsqjj/84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