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在阅读中,可以让我们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读书,不论是个人阅读,还是团队阅读,一起探讨一起交流,不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在家庭中、阅览室、校园一隅,只要静下心来认真读,多揣摩,多反思,收获绝对是满满一箩筐。
——张学田
读书需要团队的合作与力量读书,个人阅读、团队阅读,不论是在办公室、在家庭之中,还是在学校的阅览室、操场一隅,你都会看到读书者们的身影,形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我就是我们学校阅读团队的一员,这么多年来,不需要经历什么大风大浪,关键是收得住心,耐得住寂寞,坚持,再坚持,收获何止是一箩筐。我常常发出内心的感慨:谢谢啦,我的读书团队。图片来自网络因爱而读,共同的兴趣形成团队。本人尤酷爱读书,这是20多年前上师范时就养成的习惯,闲暇之余,总是习惯性地顺手就拿起书读几页,不论是天文、地理、历史、文学,还是杂谈、社论等等无不涉猎。我一直带的是中高年级的语文,在讲课的过程中,只要时间允许,如有牵扯到有关的历史、风景名胜、时事等的知识,我总是能给孩子们适当拓展些,孩子们也非常感兴趣。和家长的闲谈中,家长们也透露出了这方面的信息,这让我更是信心百倍。还是多读书好啊!歌德不是也曾说过吗:“读一本好书,就像在和高尚的人谈话。”的确,读书的好处太多了。年,企业办学移交社会,我们学校归到了所在的乡镇,学校教师也作了适当的调整,原本以中老年教师为主的群体补充了新鲜的血液。在这些新来的教师当中,有不少也是读书爱好者。由于我们学校是一所村小,地处偏僻,各方面都不是太健全,尤其是休闲活动场所、设施的配备更是奢望。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为我们读书创造了条件。也是由于相同的爱好,我们走到了一起。与其各自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读,不如集中到一起,在同一个空间里共同阅读。就这样,我们的阅读团队初步形成了,虽然当时仅仅只有4人。多种阅读形式同时存在,加强团队之间的合作。一开始,我们只是纯粹的独自为战,单打独斗,彼此之间并没有什么交流。慢慢地,团队中又吸引来两个新队员,我们的阅读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多了些感悟,多了些交流,让原本死气沉沉的阅读变得活跃起来,热闹起来了。接下来,我们的阅读也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形式变得也更加多样,自读、共读一本书以及组内研读,把读书变成了我们团队合作、交流、研修、发展的最佳平台。在共读方华所著《做有温度的教育》这本书时,我们边读边展开讨论,围绕某一个话题研讨,对于疑意、异议的地方,切磋琢磨,从中我们受到感染,受益匪浅。最近几年,中央台《古诗词大会》栏目办得如火如荼,收视率非常高。基于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我们也找来了《唐诗宋词鉴赏辞典》细细研读,从细读、共读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荐读
贴近教学,指导教学行为。坚持不懈的阅读,让我们成长,我们更有意识地侧重读教结合,促进共同提高。几年来,我们阅读了许多有关教学方面的书籍,有的更是反复阅读,共同探讨,领悟其精髓。《为“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思维第一:全面提升学习动力》、《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37个技巧》、《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等,让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思想境界得以很大的提高,对于指导我们的教学更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上学期,有一位老师报名参加区优质课比赛,我们读书团队几个人自告奋勇,积极帮助他备课,反复揣摩、精心修改,紧扣教学目标,把教案设计得更详实,可操作性更强,又多次在学校试课,上完后再评,不当之处酌情修改,反反复复,直到满意为止。图片来源网络
综合发展,扩大读书团队的影响力。几年来,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读书团队实力得到综合发展,其影响力在学校,在全镇,逐渐扩大,队伍更是壮大了许多,也更坚定了我们一直走下去的信念。共同努力,颇见收获。“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集大家的智慧,花费无数的时间和精力,我们的阅读团队收获也可谓满满。我们的队员所撰写的论文,在大家共同的斟酌、帮助下,《语文课堂活起来》获得区二等奖、《让语篇教学在学生中活起来》获得区一等奖等奖,《如何做好小学语文语言教学》、《让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学生语文课堂》分别在《试题与研究》、《高考》杂志发表,这一切让我们每个成员都感受到了成功的乐趣。我们的阅读团队也让家长们赞叹不已,他们也的确切身感受到我们读书的重要性,对他们的孩子做了很好的表率,对孩子来说,他们也是发自内心地对老师的敬佩,也在悄然跟风。谢谢啦,我的读书团队,润物无声,的确,身教胜于言教,相信未来更美好。供稿:铜山区刘集镇张集矿小学张学田
编辑:王秀华
审核:马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