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区窑上村在民国初年,有一鲜为人知的富商——冯世荣。靠不怕吃苦,处人厚道,做事有章,头脑机敏,刚正不阿,很快挤入近代晋商这个行列,令人不可思。在榆次这块地面上,无人不竖大拇指。
冯世荣,祖籍山西万荣,在老家以买豆腐为生。清末只身来到榆次老城做生意,不几年很快发迹。年在窑上斜街购买土地30多亩,先后盖了多间房,开办了“聚义成”贸易货栈,与傅作义的哥哥傅作任专做棉花的生意。这一生意在榆次地面上,除了阎锡山在榆次富户街开办的“晋通花社”以官府做着棉花生意外,民做棉花生意者,只听说有冯世荣。他的棉花来源于南方,山西一些产棉区。主要供晋华纺织厂、天津纺织厂、西安纺织厂,以及甘肃地区。产业,窑上有50亩土地,在窑上南街另有一处四合院住宅。大卡车11辆,一两黑色小轿车,一辆摩托车,全都是美国进口。至今原车带着的气门针由冯世荣第四代冯万铁保管。商号聚义成、车队运逢泰的章完好无损。
榆次区长凝村李海生的汽车拥有量9辆,大约是在民国38年左右才有的汽车,被称榆次最早。按冯家拥有汽车的时间,是在民国27年。这样就早于长凝村的李海生。目前在榆次这块地面上,还没听说拥有汽车者早于窑上村冯家的。冯家的汽车来源,冯世荣出钱,由傅作义购买,派部队直接开到窑上村,现在的斜街10号冯家聚义成货栈大院。冯家因生意的日渐做大,又挨铁路近的便利,把火车修到了贸易货栈院内,有两节车厢的站台。日本人进了榆次以后,冯世荣停止了这一项目。日本人要联合冯世荣一起做生意,冯世荣出于民族大义,不仅回绝了日本人,并且完全终止了贸易货栈的所有业务。解甲归田,在窑上村自己的50亩土地中耕耘,体现出了一个中国商人的高尚情操。日本人因冯世荣不与合作而气恼,把冯世荣的财产基本抢劫一空。日本人投降后,冯世荣又开始了昔日的生意。并在风陵渡建有十亩地大的棉花库,一切往西安运货方便。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在抗战期间,冯世荣不仅给八路军捐钱捐粮,买电讯设备,而且把傅作义从德国进口,送给他的一支双管猎枪,也无偿捐给了八路军。并让自己的子孙参加八路军,太原解放以后,随军南下,至今留在昆明云南。不图自己温饱的高尚爱国意识,让人敬佩。
沧海遗珠,窑上村旧建筑基本不存在的今天,冯家昔日的一部分货栈,因家族的素质、文化修养高,从开始四代人至今一直居住着,现存的一处货栈四合院,除了门厅被拆,其它基本完好。尤其是七间正房,基本保持了原貌。先辈的智慧,实在是超凡脱俗的精彩,鬼斧神工,难能见到的历史精髓。木雕、砖雕非常的上眼。斗拱全部是雕刻,上有麒麟、狮子、荷花,赤龙,金葫芦。立坊,二十多条赤龙盘绕云雾之中,并且全部用金水漆面,至今依稀可见。这种木雕在榆次实属罕见,可谓木雕中的精英,文化价值极高。龙、麒麟、狮子,都是中国的吉祥物。马头,砖雕祥兽。龙脊,葡萄、荷花。其意和和美美,多子多孙。现存的这座四合院,是多年前冯家从榆次聂店村王家败落时买来的。整体落架搬到了窑上村,又按原貌不差丝毫盖起。从现存的七间正房看,不仅看出了昔日聂店王家的辉煌,更看出了冯家的品味之高,与当时的经济实力。王家的这七间大瓦房,大气而金碧辉煌,完全体现出了一个豪门大户的风格。设计的非常科学,前墙到后墙8,5米,冬天太阳光能照射到后墙的床中间。夏天的太阳光不上窗台。冬暖夏凉至今冯世荣的第四代后人住着,夏天从不用电扇空调一类。先人的智慧,让后人无不叫绝。在日新月异破旧立新的大潮中,可谓日渐稀少而弥足珍贵的残留历史,先辈的文明让人震撼。
焉何说冯世荣刚直不阿。解放战争时期,冯世荣兼着窑上村的村长直到榆次解放。在任职村长期间,一切以窑上村民的利益为上,并带领窑上村民抗阎锡山的各种捐税,被阎锡山抓去下了大牢。因冯世荣跟傅作义的哥哥合伙做着生意,傅作义通电国民党第十八集团军谢参谋长,把冯世荣放了出来。冯世荣仗义疏财,帮助了不少窑上村过不去的村人。冯世荣不仅不怕腐败的民国政府,当时赵鹤年在榆次势力之大,用各种手段压制冯世荣。冯世荣一个外地人,不怕财大气粗的赵鹤年,誓不与赵鹤年来往。
解放后新中国城立,明智的冯世荣自己关了货栈,又在自己的田里耕作。现在的菜花,在榆次也是九十年代后期才有的。而冯世荣用日本人留下的菜花籽种出了大片的菜花,给村人吃。冯世荣一生生活清淡,为人处事从不炫耀自己。一个货栈老板,不仅对村人、自己的职员,平易近人,和蔼相处,其人品无不受窑上村人称赞。
冯家一个典型的传统家族,多年前到现在,财产大家共有,兄弟之间不分你我。直到冯家的第四代才分灶吃饭。冯世荣去了,但他的后代没有一个继承他的商业之道,以上班实实在在生活,延续着祖上厚道做人的高尚品质。
点赞不到
小编就没有过节费了
求点哦!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