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宁史上河防史略

一、概述:

周秦睢宁无河患。自汉朝以后,黄河南迁,夺汴河,入泗水而入淮河,黄水开始成灾,而睢宁灾情特重。自清朝建国以来,二百多年中,睢宁因黄灾而明令豁免钱粮者,竟有十四次之多,由此可见灾情之严重。

睢境朱家海、王家堂、戴家楼等处,是黄河占据之区域,也是周秦时代泗水经过之地方。据《水经注》记载:泗水发源于现在的泗水县陪尾山,流经现在的滋阳县、沛县、铜山县、旧邳州,向东南入宿迁之睢水口,经清河县之角城,注入淮河。当时泗水经过,从不为患。

自汉武帝元光年中(公元前-年),黄河从濮阳瓠子东南决口,流经巨野,直达淮、泗,而睢宁开始遭受水灾。

北宋、南宋,三百二十年中,睢宁遭受黄灾者有六次:太平兴国八年(公元年),黄河从滑州决口,向东南流入淮河;咸平三年(公元年),黄河从郓州决口,灌巨野,入淮泗;天禧三年(公元年),滑州又决口,流入淮河;熙宁十年(公元年),黄河澶州决口,夺清河入淮;建炎三年(公元1年),杜充决黄河,挡金兵,黄水夺泗入淮;金明昌五年(公元年),黄河从武阳旧堤决口,经封邱而东流。此六次水灾,每次都是房屋倒塌,田园淹没,受灾之重,不可胜言。

及至元代,睢宁之受水害,更甚于宋朝。元贞二年(公元6年),黄河从封邱决口,邻近五县受害;大德元年(公元7年),黄河从杞县决口,徐、邳、宿、睢等县,黄水漫流,田园漂没;皇庆二年(公元年),黄河从陈、亳决口,大水流经徐、邳;泰定帝元年(公元年),河决汴梁,大水流经徐州东北,合泗水入淮;致和元年(公元年),黄河从砀山虞城决口,河水漫流入睢。元朝称帝仅八十九年,而睢宁被黄水淹没者五次。

明代兴,睢宁受黄害更历历可数。洪武元年(公元年),黄河从曹州决口,引水入泗,以便运粮;永乐四年(公元年),黄河从开封决口,大水流经十四个州县;正统三年(公元年),黄河从阳武、邳州两地决口;宏治二年(公元年),黄河从开封决口,大水分五道东流,以至于宿迁。自宏治八年(公元年),刘大夏筑断黄陵冈,黄河水全部夺汴入泗,从此睢宁之水患,更不堪言。

从明武宗正德元年(公元年)到明穆宗隆庆三年(公元年),此六十多年中,尚无大害。自隆庆四年,黄河从邳州决口,从唯宁之白浪泄到宿迁之小河口,一百八十里之间,洪水横流。隆庆五年,黄河在郑、雕南岸决口八处,北岸决口三处。隆庆六年,灵壁的栲栳湾又决口,大水全部流入邳睢。这三年之间,睢宁受灾之惨,无法形容。明神宗万历初年(公元年),在黄河堤外又筑堤预防,睢宁人民精安。万历十八年(公元年),黄水淹没徐、泗。万历二十五年(公元年),黄河水大,多处决口,洪水横流于颖、亳、风、泗、符离、睢宁等地。万历二十九年(公元年),黄河在单县蒙墙寺决口,南流至淮入洪泽。万历四十三年(公元年),黄河从徐州三山决口,大水流入睢宁。在万历四十多年中,虽决口全在上游,似与维宁尚远,但睢宁之水灾如故。天启元年(公元年),黄河从双沟决口。天启二年,河水又决,大水围绕睢城,民房漂没。崇祯二年(公元年),黄河又从辛安决口,唯城尽倒,居民漂流一空。

清代以来,睢宁河忠更多。顺治九年(公元年),一决于鲤鱼山;顺治十五年(公元年),再决于峰山口;康熙元年(公元年),三决于孟家湾;康熙二年,四决于武家营,康熙三年,五决于朱官营;康熙七年(公元年),六决于邳州花山坝;康熙十一年(公元年),七决于邳州塘池;康熙十四年,八决于刘家庄、青羊、水社店等处;雍正元年(公元年),九决于朱家海;乾隆四十五年(公元年),十决于郭家渡;乾隆四十六年,十一决于魏家庄:乾隆五十四年(公元年),十二决于周家楼:嘉庆九年(公元年),十三决于郭家房;嘉庆十六年(公元年),十四决于绵拐山。此二百年来,南岸决口,则瓜蒌、木桥、湖山等社受其灾。北岸决,则白山、青羊、董庄等集社遭其害。流离颠沛,人民未尝一日安枕。

#深度好文计划#二、河防设置:

1、邳北厅:设通判一员,守备一员,管辖睢宁、邳州两境黄河北岸工程。这段工程,上自铜山县铜沛厅所管大坝汛界起(驻防巡逻的地区叫汛),下到宿迁县宿北厅所辖皂河汛界止。堤长一万九百五十二丈。又有无堤山岗长四千七百四十六丈,邳北厅下设董庄塘汛、五工头汛。甲、董家塘汛。地属睢宁县境。设州判一员,干总一员,协防一员,保护堤防民夫二十四名,驻防兵二百三十一名。汛地从铜沛大坝汛界起,到五工头汛宋家湾止,堤长五千二百零二丈。

从铜沛交界起,至庙山止,堤长二百五十九丈,是康熙十七年时修筑。从庙山起,到绵山止,堤长五十八丈,是嘉庆十七年时修筑。从绵山起,到虎山止,堤长三百五十四丈。堤后,从绵山起到拐山止,还有外堤一道,长二百七十六丈,是康熙二十六年时所筑。从鲤鱼山起,到黄山止,修隔堤一道,长一百三十八丈,也是康熙二十六年时所筑。从蛟龙山起,到马家山止,堤长三百四十三丈。马家山中间空档,筑堤五十一丈,是嘉庆十五年时所筑。从马家山起到小峰山止,堤长三百九十丈。从小峰山起,到青羊山止,堤长二百一十丈。从青羊山起到五工头交界止,堤长三千三百九十九丈。这几处都是康熙十七年时筑。

乙、五工头汛,地属邳州,不再记载。

2、睢南厅:设同知一员,管理睢宁、灵壁两县境内黄河南岸堤防工程。这段工程,上自铜沛厅所管的铜灵交界小店汛起,下到宿南厅所管的周家楼汛界止,堤长二万二百九十四丈。睢南厅下又设王家塘汛、戴家楼汛。

甲、王家塘汛。设灵壁主簿一员,睢宁县丞一员,把总一员,协防二员,保护堤防民夫六十六名,兵二百一十八名。汛地,上自铜沛小店汛交界起,到戴家楼汛界止,堤长一万二千一百七十三丈。

峰山石闸四座,是康熙二十四年时建。就山开凿,以泄河水。后来黄河河床渐高,乃在闸外筑坝,以备开闸放水。乾隆二十二年奏请确定,以徐州城北门志桩为准,水长到一丈一尺,则开放头闸,如水位继续加高再依次开放。三十五年后,黄水过大,头闸四闸,久闭不启。

峰泰滚坝,是在峰太两山间就势开凿。水由坝下流至二、三两闸。该坝南北宽二十五丈是坝口,东西长八十六丈是坝身。

闸河:乾隆四年,河总高彬开扒闸河,长一万一千九百八十丈七尺,水流向灵壁的孟山湖及陵子湖,入睢河,注入洪泽湖。西埝,从闸下起,到魏家桥止,全长九千四百零三丈。

乙、戴家楼汛。设主簿一员,协防二员(嘉庆二十年又增加一员),保护堤防民夫三十八名,兵二百二十五名,汛地从王家塘汛界起,到宿南蔡圩汛界止,堤长一万一千七百十四丈。以后在这一段堤防中,又划出三千五百九十三丈给宿南周家楼汛管理。而戴家楼汛实管堤防共有八千一百二十一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ngshanzx.com/tsqjg/154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