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都不落,全班38人上本科人民资讯

北京专科皮炎医院 http://m.39.net/pf/a_8833134.html

◎文/徐报融媒记者李小委实习生陈翠翠图/徐报融媒记者秦媛

在不少人眼里,上职高就等于与大学无缘。而现如今职高成为一大群学子追梦的起点。在近日刚刚结束的“对口单招”考试中,铜山中等专业学校级幼三(1)班全体38名学生,通过不懈地努力,全部考入全日制本科院校,实现了完美“逆袭”。

在努力的过程中找到自我的价值

38位同学中,31位同学被南京艺术学院录取,6位同学被淮阴师范学院录取,1位同学被盐城师范学院录取。刘子锐是班里唯一一位男生,被南京艺术学院钢琴专业录取。刘子锐初中毕业于清华中学,中考时分数不够普高,在综合考虑之后选择了铜山中专。

初入铜山中专时,刘子锐还对职业教育有着不小的怀疑,也有一种自卑情绪,不爱说话,也不愿意交朋友,幸好有班主任老师刘蕊对他细心帮助。作为班里唯一一位男生,刘子锐被班主任赋予了很多重任,班级各种活动的组织、策划等都邀请他参与,其他任课老师还时不时地和他进行心理沟通。在老师的鼓励与帮助之下,刘子锐渐渐地敞开心扉,将负面情绪转化成学习的动力。

进入高三年级后,刘子锐更加坚定了上大学的目标,并定下明确的目标院校:南京艺术学校。从那时起,在文化课的学习上他开始“死学”,每天早上5:00起床,6:00到校早读,晚上10:00放学回家,继续学习到凌晨一两点。遇到不清楚的地方,他就用笔记本记下来,第二天到了学校后,利用课余时间询问老师。刘子锐告诉记者,这样的备考模式并不是他一个人,班里所有的同学都是这样的学习状态,即使午休吃饭的时间,很多同学都是把午饭买回来,在教室内一边吃一边学习。早上同学们早读的时候,为了给自己提神都是站在教室内早读。

刘子锐说,备战“对口单招”考试的过程不仅让他迈进了心仪的大学,更重要的是在拼搏的过程中,让他找到了自我价值。“我们不是中考中的佼佼者,但是在不断努力的过程中,我们依然能够闪耀光彩。”

备战专业课一天不出琴房是常态

除文化课学习之外,专业课的选拔是“对口单招”的第一关。铜山中专老师曹雪涵说,这个班级是艺术班,包括舞蹈、声乐两个专业。刚进校时这些孩子全部都是零基础,靠着他们的一点点努力才实现了这个目标。记得刚上基础舞蹈课的时候,学生都是从最基础的扳腿、压腰开始,每节课都是流着眼泪上完课的。在整个高三的时候,为了备战专业课,每天下午4节专业课连着晚上4节专业课,当时真的感觉学生就像脱了一层皮一样。就这样一直坚持到了最后的考试。

“在琴房内一天不出来都是常态。”学生杨雅茜告诉记者,为了练琴经常是五六个小时都不休息,更是没有周末和节假日。印象最深的是背乐理书,总是不能顺利通过。当时是冬天,外面特别冷,专业课孙老师就陪着大家在走廊上背书;同学们视唱不会,老师就看着练,看着唱。“可以说老师们从上学期期末到今年3月份考试这段时间,把所有能用的时间都用在了学生身上。

作为钢琴老师,蔡颖也深有感触。她说,每个学生能够坚持下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也曾经历过很多的挫折,流过很多的眼泪,有过很多次放弃,内心无数次地挣扎,最后,他们都选择相信自己,克服很多困难,一路勇敢地走到今天。

团队合作是成功的关键

当其他同学还在备考时,沈焕悦已经被保送到南京艺术学院声乐专业。沈焕悦自小就喜欢音乐,进入铜山中专,虽未经过专业培训,她却凭借自己的刻苦努力,荣获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声乐独唱项目学生组比赛一等奖,并提前被南京艺术学院本科录取。“技能,是我们职业学校学生的立身之本。有了过硬的技能,生活才能更美好。”沈焕悦告诉记者,在备考期间重复单调的练习难免会枯燥乏味,甚至出错,有时候低音太嘶哑,有时候高音又太高,还有时唱跑偏了,但是她从未想过放弃,一定要拼到底。

正是这种“拼”的精神,让这个班38位同学全部实现了“逆袭”。

刘蕊是铜山中专级幼三(1)班的班主任,她告诉记者,任何成绩的取得都不是单枪匹马可以完成的,一定要有团队的合作。每个学期的开端、结尾,包括每一个节点,每一科的老师都会认真地给出提醒。尤其到临考的时候,老师们几乎隔一天碰一次头,分析班里每一位学生的情况,专业课哪些人需要更多时间去练习,文化课老师毫不犹豫就做出让步,老师们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我们不能让学生考完专业就‘毕业’。”所以,专业课老师经常给个别学生单独上课。乐理背不下来,孙老师就陪着学生一起背,连杯水也不喝,说喝水还得上厕所耽误时间;曹老师没有休息一天,带着舞蹈生一遍又一遍练习;文化课老师同样辛苦,在艺考结束后,他们每天早读课准时出现在教室,有时比学生来得还要早,中午也是牺牲休息时间指导学生……

用适合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

江苏省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是普通高校招生的组成部分,是职业学校学生升入高等学校继续深造的重要通道。我市今年有位同学通过对口单招考试升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其中铜山中专有57位同学考入本科院校。

怎么去实现这个升学目标的呢?铜山中等专业学校校长滕道明表示,学校实行的是适合的教育,能适合升学的孩子去升学,能适合就业的孩子去就业。为了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学校从高一开始就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进行系统的学习、训练。比如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就餐习惯上,有一个标准:细嚼慢咽不作声、光盘行动不浪费、弯腰轻声放餐盘。在学生的管理上也有五条底线:即“学生五有”早自习: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有反馈、有整改。晚自习好习惯:不迟到、不早退,零抬头、零侧头,不下位、不瞌睡,不喧哗、不扰他,勤思考、多做题。学校把养成教育标准化、系统化、规范化。

本文来源:都市晨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ngshanzx.com/tsqjg/13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