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点拨助力乡村教学
——江苏省第五届乡村骨干教师铜山小语培育站
暨徐州市小语名师工作室到我校开展研学活动
5月24日,小满节气刚过,热气蒸腾,丰收在望。江苏省第五届乡村骨干教师铜山小语培育站暨徐州市小语名师工作室走进大许太山小学开展研学活动。江苏省第五届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部分学员、徐州市杨永小语名师工作室成员及大许镇3-6年级全体语文教师参加活动。
本次研学活动有以下几项议程:名师工作室成员教学展示课、名师现场评课、专家讲座、领导总结。
在展示课前,老师们共同观看了由培育站王博凡老师精心制作的《预学VCR》,视频以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为例,紧扣统编版语文单元编排上“精读-略读-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从单元内涵初解读、“三位一体”初探究、预学情况初调研三个板块展开,为老师们详细展示了单元教学的预学板块和思路,与会老师受益匪浅。
一、教学展示
王俊清老师:《“诺曼底号”遇难记》
(第一课时)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雨果的一篇文章,内容较长,而且识字量很大,但是王俊清老师能够充分了解学生,挖掘教材,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从质疑课题到写字,环环相扣,努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合作的学习精神,让枯燥、单调的识字课,迸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教学内容有深度也有广度,每一环节都能体现学生的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乐趣。特别是王俊清老师的一句“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促成了知识的整合,体现了多元的价值取向,促进了学生认知的整体性发展。
王钰清老师:《“诺曼底号”遇难记》
(第二课时)
这一课通过描写哈尔威船长在轮船遇到海难时,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指挥抢险,将船上60人安全救出的故事,赞扬了哈尔威船长尽忠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王钰清老师教学时深入挖掘教材,对教材理解比较透彻。课堂上教师抓住了描写哈尔威船长的二次语言描写,让学生从这两次语言描写中体会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形象,能够抓住重点进行读中感悟。王老师连接语言比较生动,这种生动的语言贯穿整节课堂。同时这节课也注重读写结合。语文课标提出语文课的目标是将听、说、读、写结合起来,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写法是为更好地写打基础。这一课抓住人物的对话,很好地渗透写人怎样写,如何写好人物的语言描写,是一节出彩的语文示范课。
张莹老师:《黄继光》
(略读课)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张莹老师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开课伊始,张老师向大家介绍了黄继光,又呼唤黄继光,这不仅触发了学生心底深处的感情,也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整个教学环节体现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课程新理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只是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同时,张老师运用课文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明白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老一辈革命烈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在三位老师展示课后,大家还共同观看了培育站江海芹与祖雯慧两位老师带来的《课外阅读VCR》,向老师们展示了她们由课内学法到课外用法的教学推进形式。
二、名师点评
在点评环节,工作室分别邀请了尹成兰、占忠慧两位名师进行评课议课。
尹成兰老师点评了《“诺曼底号”遇难记》两课时教学。尹老师深挖文本,字字珠玑,从单元语文要素着手,分析这两节课对“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这一要素的落实情况。在表扬两位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的同时,也指出教学中值得商榷的地方,并给出了专业的教学建议。
占忠慧老师在点评略读课《黄继光》时,评价细微,很有见地。她先明确略读课要在自学提示中体现语文要素,围绕主问题,让学生阅读。其次,课堂上教师要基于学情,给予学生深度指导。最后,占老师提出教师导学语言要有启发性、诱导性,提问应更有吸引力。比如本堂课的主问题“思考课文是怎样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塑造黄继光的英雄形象”,如果改成“文中哪些语言让人心生敬畏”,可能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听完占老师的评价,大家对略读课的很多疑惑都豁然开朗。
三、总结引领
活动最后,铜山区语文学科教研员李文广主任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李主任首先对三节展示课做了专业的评价,由此引出对语文学科教学的指导意见:一、打铁还需自身硬。老师自身要能写好字、读好文章、解读好文本,能够灵活运用写作方法;二、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教师要进行大量阅读,提升自身素养,每个教师都要努力成为一个最美读书人。最后李主任引用《学记》中的“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索,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点”作结,勉励在座的每一位老师读懂儿童。四、结语
每一次脚踏实地的教研活动都是合作、对话、专业探究的过程,有效的语文教学研讨,为全体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探讨教学问题,搭建了一个高阶平台。相信通过此次研学活动,定将进一步推动大许镇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编辑:张成
审核:梁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